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诸侯。诸侯道敝而无成,能无贰乎?」乃盟,载书曰:「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郑伯逆之。丙子,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郑人使良霄、大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寡君闻命矣。」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鏄磐,女乐二八。
《左传·襄公十一年》
秋七月,同盟于亳(亳: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范宣子(范宣子是晋国的一位大夫,此处应为引用)说:“如果我们不谨慎,一定会失去诸侯的支持。诸侯之间关系已经败坏,没有成就,难道能不产生二心么?”于是结盟,载书曰:“凡是我们同盟的国家,不要拖延年岁,不要阻塞利益,不要包庇奸邪,不要留下隐患,要救灾患,要恤祸乱,要同好恶,要奖王室。如果有违背此命的,司慎、司盟的人要负责,用名山名川作为见证。同时,也要祭祀群神和先王先公。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将会被天神殛之,使其失去百姓,丧失国家。”
楚子囊乞旅于秦(楚子囊向秦国请求援军),秦右大夫詹(詹是秦国的大臣)带领军队跟随楚子囊,准备攻打郑国。郑伯(郑国的君主)迎接他们。丙子,楚子囊开始攻击宋国。
九月,各国诸侯都出动全部兵力再次攻打郑国。郑国人派良霄、大宰石?去楚国,告诉将要归顺晋国,说:“孤因为社稷的缘故,不能怀柔君。如果国君能以玉帛绥抚晋国,否则就武力震动以摄威之,这是我们的心愿。”楚人抓住了他们(郑国人),记载在文书中叫“行人”。各国诸侯的军队在郑国的东门观兵,郑国人派王子伯骈前来谈判。甲戌,晋赵武(赵武是晋国的大夫)进入郑国签订盟约。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现在盟会上与晋侯会谈。十二月戊寅日,诸侯在萧鱼会见。庚辰,赦免了囚禁在郑国的囚犯,并让他们礼节性地返回。禁止侵扰抢掠。晋侯派遣叔肸通告各侯国诸侯。公使臧孙纥回答说:“我们同盟各国,对于小国有罪行,大国进行讨伐;如果能借机施展手段,很少有不被宽恕的。寡君听到您的命令了。”
郑国贿赂晋侯以下臣师悝、师触、师蠲,以及广车淳十五乘,甲兵完备,总共百乘兵车,歌钟二肆,以及其铜磬,女乐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