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易秦故也。

以下是《左传·襄公十一年》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原文:“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乐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 赏析:这段话反映了晋文公(晋景公)对魏绛的信任和重用。魏绛作为晋国的重要大臣,在八年中成功地调解了多次国际争端,增强了国内安定。他的贡献得到了晋文公的认可和赏赐,同时也体现了晋国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
  1. 译文
  •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指在这八年里,魏绛帮助晋国与各国诸侯多次结盟,维护了晋国的外交利益。
  •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比喻晋国的外交政策和谐,使得周边国家都愿意与其保持友好关系。
  • “请与子乐之”:表示晋文公希望魏绛也能分享他的快乐和成就。
  • “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强调通过音乐来安抚民心,通过正义来处理事务,通过礼仪来行事,通过信用来守护,通过仁爱来激发人民的向心力。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晋国强大的政治基础。
  1. 赏析
  • “夫乐以安德”:音乐不仅是娱乐的手段,更是教化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秩序。
  • “义以处之”:正义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基础,只有坚持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国家的稳定。
  • “礼以行之”: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准则,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信以守之”: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稳定。
  • “仁以厉之”:仁慈是领导者的品质,一个仁慈的领导能够赢得人民的爱戴和支持。
  1. 诗句:“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 请与之乐’。”

  2. 赏析

  •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这句话反映了魏绛在八年的时间里,不仅稳固了晋国的内政,而且还有效地协调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这种频繁的国际活动显示了晋国的强大实力和外交手腕。
  • “夫乐以安德”:这表明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工具。通过音乐来培养德行,是魏绛治国思想的一部分。
  • “义以处之”:这里的“义”是指正义、道理,指的是魏绛通过维护正义来处理国家大事。这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也展现了他的治国理念。
  • “礼以行之”:在魏绛看来,礼仪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外交流还是对内管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则。这种对礼仪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深厚影响。
  • “信以守之”:诚信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在魏绛看来,无论是对待国家还是对待百姓,都需要坚守诚信的原则。
  • “仁以厉之”:这里的“仁”是指仁慈、关爱他人。通过仁爱来激励人心,是魏绛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左传·襄公十一年》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晋国在魏绛的带领下,不仅在外交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内部也实现了政治的清明和国家的强盛。这首诗词不仅表达了魏绛对晋国的贡献和忠诚,也展示了晋国在那个时代的辉煌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