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夙沙卫曰:「不能战,莫如守险。」弗听。诸侯之士门焉,齐人多死。范宣子告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入,君必失国。子盍图之?」子家以告公,公恐。晏婴闻之曰:「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旗而疏陈之。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旗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从齐师。夙沙卫连大车以塞隧而殿。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卫杀马于隘以塞道。晋州绰及之,射殖绰,中肩,两矢夹脰,曰:「止,将为三军获。不止,将取其衷。」顾曰:「为私誓。」州绰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缚郭最,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
诗句一:
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
译文:
冬天十月,鲁国和齐国在济水会面,讨论了湨梁山的事,一同攻打齐国。
注释:
- 湨梁山:地名,位于现今的山东地区。
- 湨梁之言:指关于湨梁山的讨论或意见。
- 同伐齐:共同攻打齐国。
诗句二:
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
译文:
齐景公在平阴抵御晋军,挖掘壕沟封锁城门进行防守,城墙宽广。
注释:
- 御诸平阴:抵抗晋军在平阴的攻击。
- 堑防门:挖掘壕沟封锁城门。
- 守之:防守。
- 广里:宽广的城墙。
诗句三:
夙沙卫曰:「不能战,莫如守险。」弗听。
译文:
夙沙卫说:“如果不能战斗,不如固守险要。”但是没有得到同意。
注释:
- 夙沙卫:人名,可能是齐景公的谋士。
- 曰:「不能战,莫如守险。」:他说。
- 莫如守险:没有比固守险要更好的办法。
- 弗听:没有得到同意。
诗句四:
诸侯之士门焉,齐人多死。
译文:
各国的军队集结到齐国都城的大门,导致很多齐人丧生。
注释:
- 士门焉:聚集在齐国都城的门口。
- 多死:很多人丧命。
诗句五:
范宣子告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入,君必失国。子盍图之?」
译文:
范宣子告诉其朋友析文子,”我知道你,你敢隐瞒真相吗?鲁国人和莒国人都请求用一千辆战车从他们家乡进入晋国,已经答应了。如果进入晋国,您一定会失去国家。您何不考虑一下呢?”
注释:
- 范宣子:名字不详,可能是晋朝的一位官员或贵族。
- 析文子:可能也是一位官员或贵族。
- 吾知子:我了解你。
- 敢匿情乎:你敢隐瞒真相吗。
- 鲁人、莒人皆请:鲁国人和莒国人都要求。
- 以车千乘自其乡入:带着一千辆车从他们的家乡进入。
- 既许之矣:已经答应了。
- 若入,君必失国:如果进入,您一定会失去国家。
- 子盍图之:你为何不考虑这个问题呢?
- 盍:何不。
诗句六:
子家以告公,公恐。晏婴闻之曰:「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
译文:
子家把这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感到恐惧。晏婴听说后说:”您的国君本来就没有勇气,又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他坚持不了多久。”
注释:
- 子家:人名,可能是齐景公的臣子。
- 公恐:齐景公感到恐惧。
- 晏婴闻之曰:「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晏婴听说之后说。
- 君固无勇:君主本来没有勇气。
- 而又闻是:又听到这个消息。
- 弗能久矣:恐怕他坚持不了多久。
诗句七:
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旗而疏陈之。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旗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译文:
齐景公登上巫山观察晋军动向。晋军派司马巡视山泽地形,即使没有到达的地方,也要设置旗帜并排开队伍。让骑马的人左边实际右边假装,前面用旗帜指挥,后面的车辆拖着柴草跟随其后。齐景公看到晋军的阵势,害怕他们的人数众多,于是逃回了国内。丙寅日夜晚,齐军逃跑了。师旷告诉晋景公说:”乌鸦鸣叫的歌声很快乐,这是齐军要逃离的迹象!”邢伯告诉中行伯说:”有马匹奔跑的声音,这是齐军要逃离的迹象!”叔向告诉晋景公说:”城上有乌鸦飞过,这是齐军要逃离的迹象!”
注释:
- 登巫山以望晋师:登上巫山来观察晋军。
- 斥山泽之险:巡视山泽地形,布置防御工事。
- 虽所不至:即使有些地方没有到达。
- 必旗而疏陈之:设置旗帜并排开队列。
- 乘车者左实右伪:骑马的人左边实际右边假装。
- 以旗先:用旗帜指挥前方。
- 舆曳柴而从之:后面的车辆拖着柴草跟随其后。
- 脱归:逃回。
- 丙寅晦:丙寅日的夜晚。
- 鸟乌之声乐:乌鸦鸣叫的歌声。
- 班马之声:马奔跑的声音。
- 齐师其遁:这是齐军要逃离的迹象。
- 邢伯:人名,可能是齐国的官员或贵族。
- 中行伯:人名,可能是齐国的官员或贵族。
- 叔向:人名,可能是晋国的官员或贵族。
诗句八至十:
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从齐师。夙沙卫连大车以塞隧而殿。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卫杀马于隘以塞道。晋州绰及之,射殖绰,中肩,两矢夹脰,曰「止,将为三军获」。不顾,将取其衷:「为私誓」。州绰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缚郭最,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
译文:
十一月初一,进入平阴,随后跟从齐军一起前进。夙沙卫用一辆大车堵住通道并殿后。殖绰和郭最说:“您殿后是国家的耻辱,我们请您先走吧!”于是就代替他们殿后。卫军在隘路杀了马匹用来阻塞道路。晋州绰追上他们,射中殖绰的肩膀,两箭夹住他的脖子,说:“停下,我们会成为全军的俘虏。”他没有停止射击,准备取他们中间的心。“这是私下的誓言”,州绰说:“有太阳作证!”就放开弓箭而自己从后面捆绑起他们。他的部下具丙也放下武器而捆绑着郭最,他们都戴着甲胄面朝上坐在军中的大鼓下面。
译文注释:
- 宿沙卫连大车以塞隧而殿:宿沙卫用一辆大车堵住通道并殿后。
- 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子姑先乎:殖绰和郭最说:“您殿后是国家的耻辱,我们请您先走吧!”于是代替他们殿后。
- 乃代之殿:就代替他们殿后。
- 卫杀马于隘以塞道:卫国的士兵在道路上杀死了马匹来阻塞道路。
- 为私誓:这是私下的誓言。
- 弛弓而自后缚之:放开弓箭而自己从后面捆绑起他们。
- 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缚郭最,皆衿甲面缚:他的部下具丙也放下武器而捆绑着郭最,他们都戴着盔甲面向上坐在军中的大鼓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