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欲逐归者,鲁、卫请攻险。己卯,荀偃、士□以中军克京兹。乙酉,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范鞅门于雍门,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孟庄子斩其以为公琴。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东郭、北郭。范鞅门于扬门。州绰门于东闾,左骖迫,还于门中,以枚数阖。

齐侯驾,将走邮棠。大子与郭荣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大子抽剑断鞅,乃止。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

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许。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不谷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谷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大夫图之!其若之何?」子庚叹曰:「君王其谓午怀安乎!吾以利社稷也。」见使者,稽首而对曰:「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子庚帅师治兵于汾。于是子蟜、伯有、子张从郑伯伐齐,子孔、子展、子西守。二子知子孔之谋,完守入保。子孔不敢会楚师。

诗句:
晋人欲逐归者,
鲁、卫请攻险。 己卯,荀偃、士□以中军克京兹。
乙酉,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范鞅门于雍门,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孟庄子斩其以为公琴。
已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东郭、北郭。范鞅门于扬门。州绰门于东闾,左骖迫,还于门中,以枚数阖。
齐侯驾,将走邮棠。大子与郭荣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大子抽剑断鞅,乃止。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

译文:
晋军准备追击逃回的白狄人,鲁国和卫国请求攻打险要的地方。己卯日,荀偃和士季率领中军攻克了京兹。
乙酉日,魏绛和栾盈率领下军攻占了邿。赵武和韩起率领上军包围了卢,未能攻下。十二月戊戌日,到达秦周,攻击雍门的萩。范鞅在雍门设防,他的车夫追赶喜用戈杀了一只狗,在门中将其作为乐器弹奏。孟庄子斩掉这把琴作为国君的乐器。
已亥日,焚烧了雍门及其周边的城墙。刘难和士弱带领诸侯的军队焚烧了申池的树木。壬寅日,烧毁了东郭、北郭。范鞅在扬门设防。州绰在东闾设防,因为左骖马受惊而紧急返回城中,用箭矢计数关闭城门。
齐景公准备逃跑到邮棠时,太子与郭荣勒住缰绳阻止他。太子说:「军队快速而迅速前进,这是鲁莽的行为。他们将要撤退了,君王何必恐惧?而且作为国家的支柱,不可以轻视,如果轻视就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君王一定要等待我们!」将要进攻之际,太子拔剑砍断了将领的马缰,才停止了进攻。甲辰日,东边进攻到了潍水,南边进攻到了沂水。

注释:

  • 晋人欲逐归者:”晋人”指的是晋国人(这里特指南晋)想要驱逐战败后返回本国的士兵。”逐”即追赶,”归者”指那些回到晋国的人员。这里的”欲逐”表明晋国人打算将这些人从战场上带离。
  • 鲁、卫请攻险:鲁国和卫国请求攻打有险要地形的地方,”请攻”表示请求或要求进行进攻。
  • 己卯:这是记述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己卯”可能是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一个日期。
  • 荀偃、士□以中军克京兹:荀偃和士季率领中军攻克了京兹城。”克”是动词,意为攻克。
  • 乙酉:这是记述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乙酉”同样是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一个日期。
  • 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魏绛和栾盈率领下军攻占了邿城。
  • 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赵武和韩起率领上军包围了卢邑。
  • 焚雍门及西郭、南郭:烧毁了雍门及其周边的城墙。”焚”是动词,意为烧毁。
  • 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刘难和土弱领导诸侯军队焚烧了申池周围的树木。
  • 甲辰:这是记述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甲辰”也是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一个日期。
  • 东侵及潍,南及沂:向东边的地区发动侵略战争,向南边的地区发动侵略战争。”及”是动词,意为达到或抵达。”潍”和”沂”都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己亥:这是记述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己亥”同样是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一个日期。
  • 孟庄子斩其以为公琴:孟庄子将所斩杀的敌军首级用作制作乐器。”以为”是动词,意为当作或者作为……用。
  • 壬寅:这是记述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壬寅”同样是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一个日期。
  • 范鞅门于扬门:范鞅在扬门设置防线。”门于”是介词结构,意为在……门上设防。
  • 州绰门于东闾:州绰在东闾设置防线。
  • 左骖迫,还于门中,以枚数阖:左骖马受惊而紧急返回城内,用箭矢计数关闭城门。”迫”是动词,意为使……受惊。
  • 齐侯驾,将走邮棠:齐景公准备逃跑到邮棠,”将走”是动词,意为准备逃走。”走”在这里是动词,意指逃跑的意思。
  • 大子与郭荣扣马:太子和郭荣勒住马缰阻止他。”扣马”是动词,意为勒住马缰不放。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春秋晚期晋国的一次战争事件。通过详细记录了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策略,展现了当时政治军事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通过描绘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战争的影响,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整体而言,这段文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