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夏,叔弓如晋。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宿如晋。

【传】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季武子赋《绵》之卒章。韩子赋《角弓》。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武子赋《节》之卒章。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宣子曰:「起不堪也,无以及召公。」

宣子遂如齐纳币。见子雅。子雅召子旗,使见宣子。宣子曰:「非保家之主也,不臣。」见子尾。子尾见强,宣子谓之如子旗。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曰:「夫子,君子也。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自齐聘于卫。卫侯享之,北宫文子赋《淇澳》。宣子赋《木瓜》。

《左传·昭公二年》的诗句与译文

原文

【经】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夏,叔弓如晋。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宿如晋。
【传】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季武子赋《绵》之卒章。韩子赋《角弓》。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武子赋《节》之卒章。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宣子曰:「起不堪也,无以及召公。」
宣子遂如齐纳币。见子雅。子雅召子旗,使见宣子。宣子曰:「非保家之主也,不臣。」见子尾。子尾见强,宣子谓之如子旗。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曰:「夫子,君子也。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自齐聘于卫。卫侯享之,北宫文子赋《淇澳》。宣子赋《木瓜》。

赏析

《左传·昭公二年》是一段关于春秋时期晋国和郑国的外交活动记录,其中涉及了多个关键人物的行为与决策。通过这段文本,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各国间的互动。

  1. 礼仪与政治:在晋侯派遣的韩宣子访问鲁国时,他不仅履行了外交职责,还展示了他对政治的理解与尊重。这种行为符合当时合于礼的原则,显示出一种对政治秩序的维护和对国家间关系的重视。

  2. 文化传承与教育:从季武子的“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到宣子与子雅、子尾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周易》等经典文献对个人及整个国家的深远影响。季武子和宣子不仅学习解读这些文献,而且通过实际行动将它们的价值传递给他人。

  3. 忠诚与背叛:子尾对子旗的评价反映了一种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这种评价不仅揭示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 外交策略:齐桓公的使者对宋国提出的条件反映出当时大国之间的外交策略。齐国通过展示武力和提出苛刻条件来迫使宋国屈服。

  5. 文化象征:《诗经》中的描述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对这些事件背后深层文化价值的探讨。例如,宣子赋《甘棠》和子雅赋《淇澳》都展示了诗歌在塑造个人和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左传·昭公二年》不仅记录了具体的事件,更深入地探讨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国际政治动态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