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至自齐,季孙欲立之。南遗曰:「叔孙氏厚则季氏薄。彼实家乱,子勿与知,不亦可乎?」南遗使国人助竖牛以攻诸大库之庭。司宫射之,中目而死。竖牛取东鄙三十邑,以与南遗。

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竖牛惧,奔齐。孟、仲之子杀诸塞关之外,投其首于宁风之棘上。

仲尼曰:「叔孙昭子之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三之《谦》三,以示卜楚丘。曰:「是将行,而归为子祀。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明夷》,日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明夷》之《谦》,明而未融,其当旦乎,故曰:『为子祀』。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之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世乱谗胜,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吾子,亚卿也,抑少不终。」

诗句翻译与注释

  • 译文
    《左传·昭公·昭公五年》原文:仲至自齐,季孙欲立之。南遗曰:「叔孙氏厚则季氏薄。彼实家乱,子勿与知,不亦可乎?」南遗使国人助竖牛以攻诸大库之庭。司宫射之,中目而死。竖牛取东鄙三十邑,以与南遗。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竖牛惧,奔齐。孟、仲之子杀诸塞关之外,投其首于宁风之棘上。

  • 注释

  • 南遗:齐国使者,反对季孙氏立仲孙氏。

  • 叔孙氏:季孙家族,势力雄厚但内部有乱。

  • 竖牛:季孙家族内亲信,因谋反被处死。

  • 昭子:即鲁昭公,后继位。

  • 孟、仲:鲁国其他贵族,支持昭公复位。

  • :树木名,用作标志或记号。

  • 塞关:地名,位于边境处。

赏析

《左传·昭公·昭公五年》是春秋时期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它反映了当时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国家权力结构的变化。南遗的反对立场显示了他对季孙氏政权的不信任,而昭公的复位则是在孟、仲等贵族的帮助下实现的。整个事件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南遗的言论“叔孙氏厚则季氏薄”反映了他对于季孙氏内部问题的担忧,以及对昭公复位的期待。昭公在复位过程中表现出的果断和决绝,也显示了他作为国君的决心和魄力。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结构的动荡。通过对《左传·昭公·昭公五年》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