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皮之族饮酒无度,故马师氏与子皮氏有恶。齐师还自燕之月,罕朔杀罕魋。罕朔奔晋。韩宣子问其位于子产。子产曰:「君之羁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择?卿违,从大夫之位,罪人以其罪降,古之制也。朔于敝邑,亚大夫也,其官,马师也。获戾而逃,唯执政所置之。得免其死,为惠大矣,又敢求位?」宣子为子产之敏也,使从嬖大夫。
秋八月,卫襄公卒。晋大夫言于范献子曰:「卫事晋为睦,晋不礼焉,庇其贼人而取其地,故诸侯贰。《诗》曰:『即□鴒在原,兄弟急难。』又曰:『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兄弟之不睦,于是乎不吊,况远人,谁敢归之?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卫必叛我,是绝诸侯也。」献子以告韩宣子。宣子说,使献子如卫吊,且反戚田。
卫齐恶告丧于周,且请命。王使臣简公如卫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高圉、亚圉?」
以下是《左传 · 昭公》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原文:子皮之族饮酒无度,故马师氏与子皮氏有恶。齐师还自燕之月,罕朔杀罕魋。罕朔奔晋。韩宣子问其位于子产。子产曰:「君之羁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择?卿违,从大夫之位,罪人以其罪降,古之制也。」宣子为子产之敏也,使从嬖大夫。
译文:子皮家族因为饮酒过量而得罪了马师氏。齐军在返回时经过燕国,罕朔杀死了罕魋。罕朔逃亡到了晋国。韩宣子询问子产关于他的位置问题。子产说:“作为国君的臣子,只要有机会逃避死亡,我哪里会去考虑什么位置呢?既然您违反了规矩,那就听从大夫的位置,将有罪之人按照他们的罪行来处罚。这是古人定下的规矩。”韩宣子因为子产的机智,让他跟随自己成为嬖大夫。
赏析:这一段描述了子皮家族的酒后失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事件。马师氏与子皮氏之间的恩怨,以及罕朔的背叛和逃亡,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家族纷争。而子产的处理方式,既体现了他的智慧,也显示了他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韩宣子的决策则显示了他对子产的尊重和信任,以及他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原文:秋八月,卫襄公卒。晋大夫言于范献子曰:「卫事晋为睦,晋不礼焉,庇其贼人而取其地,故诸侯贰。《诗》曰:『即□鴒在原,兄弟急难。』又曰:『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兄弟之不睦,于是乎不吊,况远人,谁敢归之?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卫必叛我,是绝诸侯也。」献子以告韩宣子。宣子说,使献子如卫吊,且反戚田。
译文:秋季八月,卫国国君襄公去世。晋国的大夫对范献子说:“卫国内部的事奉晋国和睦相处,然而晋王却没有以礼相待,反而庇护着贼人并侵占了他的领土,所以诸侯离心离德。《诗》中说:‘即鴒鸟在原野上,兄弟们正处在危急之中’,又说:‘死亡丧事带来的威严,让兄弟们感到深深的思念。’由于兄弟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我们自然不会去哀伤他们。更何况远方的人,谁还敢回去呢?现在又不以礼对待卫国国君的继承人,卫国必然会背叛我国,这样一来就是断绝与诸侯的往来了。”范献子将这番话告诉了韩宣子。韩宣子听后很高兴,于是派遣范献子到卫国吊唁,并且归还了卫襄公的封地。
赏析:这一段揭示了晋国内部的不和谐因素。晋国的大夫们因为卫国内部事务的处理不当而感到不满,认为这种做法破坏了诸侯之间的和睦关系,甚至威胁到了晋国的地位。韩宣子对此表示赞同,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事件反映了晋国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同时也揭示了晋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原文:卫齐恶告丧于周,且请命。王使臣简公如卫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高圉、亚圉?」
译文:北燕国的大臣将噩讯报告给周室,同时请求承认卫襄公的谥号。周天子派大臣简公前往卫国吊唁,并追认了卫襄公的谥号:“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简公说:“余敢高圉、亚圉?”
赏析:这一段描绘了北燕国对卫襄公逝世的反应以及周天子对此事的态度。北燕国的大臣将噩耗报告给了周室,表明了他们对这一事件的严重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北燕国还请求承认卫襄公的谥号,这表明了北燕国对于尊重先王的传统礼仪的重视。周天子派出大臣简公前往吊唁,并追认了卫襄公的谥号,这不仅是对卫襄公个人的尊重,也是对整个王室尊严的一种维护。简公的发言“余敢高圉、亚圉”则显示了他对于继承先王遗志的决心和勇气。
《左传·昭公》中的这些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纷争和外交活动。这些事件不仅涉及到了各国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了对个人行为的评价和道德判断。通过这些历史片段,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