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许迁于夷。夏四月,陈灾。秋,仲孙玃如齐。冬,筑郎囿。
【传】九年春,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会楚子于陈。
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颖。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檮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馀一人?」叔向谓宣子曰:「文之伯也,岂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宗周,以宣示其侈,诸侯之贰,不亦宜乎?且王辞直,子其图之。」宣子说。
”`
春秋时期,鲁国与楚国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昭公九年,鲁国在陈国会见楚国的子弓,并与其他诸侯国共同讨论了领土问题。许国被迁至夷地(城父),这可能是出于战略考虑。同时,楚国的公子弃疾将许国迁至夷地,实际上是为了加强控制和防御。
诗句及译文:
- 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许迁于夷。夏四月,陈灾。秋,仲孙玃如齐。(《左传·昭公》)
注释: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 鲁国: 鲁国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 陈国会见: 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境内。
- 许国迁于夷: 许国原本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被迁移到夷地后,加强了对边境的控制。
- 夏四月: “夏”指夏季,”四月”是农历四月份,这里特指春秋时期的一个时间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鲁国与周边国家之间频繁的政治交往和领土变更的情况。通过这些政治行为,可以看出当时各诸侯国的相互关系及其背后的战略考量。这种外交策略不仅关乎国家利益,还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军事防御。此外,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战争频发的现实背景。
这段历史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领土争夺和外交策略,是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