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马父闻子朝之辞,曰:「文辞以行礼也。子朝干景之命,远晋之大,以专其志,无礼甚矣,文辞何为?」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谄,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德。」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簿,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诗》曰:『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曰:「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是一篇记录春秋时期鲁国事件的文章,其中包含对礼制和德行的深刻讨论。该文通过描述闵马父、齐景公、晏子等人的对话,展现了礼与德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以下是对诗句及其译文的具体分析:
诗句翻译:
闵马父闻子朝之辞,曰:「文辞以行礼也。子朝干景之命,远晋之大,以专其志,无礼甚矣,文辞何为?」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谄,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德。」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簿,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诗》曰:『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曰:「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齐侯欲行成于宋,微子开石乞启商言不可。固请三焉。乃许之。弗果行,亦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对曰:「天子建德作薰,承流而宣化;诸侯承天命,象地而贡职;夫在大殷大夏尚能恭己正坐而已,今壹与之大邦同奖一匡天下,其何故不穀是用!」公曰:「吾知其所由来,非子罚也,庆舍于是乎出奔。夫子盖修先君之政以待子也。」对曰:「天子曰吾家於宋,今兹宋病,予未有知焉。三年于兹,君亦不谋子,子胡罪我?君曰:『吾有旧私与婚姻之媾,可以涉难;既盟之後,吾以公命赐子封内货贿之属,而日以其半入。』」译文详解:
闵马父听闻子朝的言论后,评论道:文辞是用来行礼的。子朝追求权势,不顾晋国的大义,一心专注于自己的志业,这是没有礼仪的表现。因此,谈论文辞有何意义呢?
齐景公看到彗星出现后,希望用祭祀的方式来消除灾祸。晏子劝诫他:这无益,只是徒劳无功。真正的消除灾祸应是除去邪恶的征兆。如果彗星的出现象征着邪恶的征兆,那么我们应该除掉这些邪恶的征兆而不是祭祀。同时,晏子认为君主没有污点,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如果君主有污点,国家也会跟着衰败。如果君王能够纠正自己的过错并且得到人民的归附,那么即使出现彗星等不祥之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了。
齐侯与晏子在路寝休息时,齐景公感叹道:多么美好的房子啊!谁能建造这样的地方呢?晏子回答说:我猜测可能是陈氏吧。虽然陈氏没有大的德行,但对他们百姓却很好,给予他们丰厚的恩惠,所以他们才会感激并且忠诚地侍奉他们。如果后世有人稍微懈怠,那陈氏就不会消亡,那么这个国家就还是他的国家了吧。齐侯听了之后表示赞同。晏子接着解释说:只有礼节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在礼节中规定,家族之间的恩惠不能扩展到国家,人民不会迁移,农民不会改变职业,商人不会变卖货物。官员不可以滥用职权和侵吞公款。这些规范都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国君下达的命令应该被遵守而不违背,臣子接受命令也应该尽心而不二心。父亲对孩子慈爱,儿子对父母孝顺;兄弟之间相互关爱、尊敬兄长、敬重弟弟;丈夫和妻子相互爱护、和谐相处;长辈对晚辈慈爱、听取晚辈的意见;这都是礼节中的美德。国君下达的指令要坚决执行而不违背,臣下执行时也要尽心尽力而不要有所保留。父亲的爱应当教育孩子懂得如何孝顺;儿子的孝应当勉励自己遵循正确的行为;哥哥的爱应当帮助弟弟成为朋友;弟弟的敬应当顺从哥哥的意愿。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和顺应当符合正义;妻子的顺应当端正自己。这些都是礼节中的美德。
晏子继续解释道:先王根据天命制定各种制度来治理民众,所以先王推崇礼乐教化。各个诸侯国的国君都按照天命行事,效仿大地的形象来贡献财物。在大殷和大夏的时候,他们还能恭敬地对待自己,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在我们大周的使者向大国求和,大国怎么能拒绝呢?我们请求三次都没有结果,我们只能说‘您进贡的包茅不进入我们的仓库,您的祭品没有与我们共享。我们没有理由减少酒的数量来供奉您,我们是周天子,这是我们的征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求大国援助的原因。
齐侯想要与宋国讲和,微子和石乞和启商劝阻齐景公说不行。齐景公坚持请求了三次才同意。然而最终也没有实现。齐景公还说:“你进贡的包茅没有进入我们的仓库,我们祭祀时没有与你共享,这不是你的过错。”晏子回答说:“天子派我来到宋国建立德治,传播仁爱,顺应天意;诸侯国听从天子的命令,效仿上天的法则和地理的情况;那些大国在殷商和夏代还能够恭敬地对待自己,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在大国竟然与我们共同辅佐周王室,这是什么缘故呢?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曾经与你们结过婚吗?”
晏子最后指出:“天子宣布命令给宋国,现在宋国有疾病在身,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三年时间过去了,您也没有询问此事,请问我们有什么过错?君王说:‘我有私事需要和您商量,我可以借助您的力量;而且我们已经把一半的财物作为礼物赐予您了。’”晏子通过这段话表达了他对礼制的尊重和对德行的重视。他认为礼制是用来治理国家的,而德行则是礼制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行才能更好地运用礼制来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