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杞伯成卒于会。六月,葬陈惠公。许迁于容城。秋七月,至自会。刘卷卒。葬杞悼公。楚人围蔡。晋士鞅、卫孔围帅师伐鲜虞。葬刘文公。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庚辰,吴入郢。

【传】四年春三月,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

晋荀寅求货于蔡侯,弗得。言于范献子曰:「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吾自方城以来,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乃辞蔡侯。

《左传·定公四年》原文及译文: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杞伯成卒于会。六月,葬陈惠公。许迁于容城。秋七月,至自会。刘卷卒。葬杞悼公。楚人围蔡。晋士鞅、卫孔围帅师伐鲜虞。葬刘文公。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庚辰,吴入郢。

【翻译】
在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公元前589年的3月,周天子召集了各路诸侯国领导人在召陵举行会议,他们的目的是商议并决定对楚国进行进攻的计划。晋国的荀寅向蔡桓侯请求物品,但没有成功。荀寅因此向范献子建议:“国家当前正面临危险,各诸侯国也各自心怀异志,我们计划偷袭敌国,这实在是困难重重!现在水灾刚过,疟疾又起,而中山国尚未臣服,我们如果放弃与他们的盟约而去追求怨恨,不仅不能削弱楚国,反而失去了中山国的盟友,不如婉转拒绝蔡桓侯的请求。”于是,晋军便没有接受蔡侯的请求。

【注释】

  •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的前夕,诸侯国间的权力争斗频繁,各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政治利益经常联合或冲突。
  • 外交策略的重要性: 在春秋时期,外交关系是维系国家稳定和扩展势力范围的关键手段。
  • 军事行动的考量: 军事行动不仅要考虑军事胜利,还需要考虑政治影响、经济成本和潜在的联盟变化。

赏析
《左传》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详细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战争事件以及各国之间的外交互动。《定公四年》记载的是一次重要的诸侯会盟和对楚国的进攻行动。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诸侯国之间既有联合也有背叛,反映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社会矛盾。同时,通过荀寅与范献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家们对于国家安危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担忧,这种忧患意识也是《左传》所展现的一种文化特色。此外,文中提及的水旱灾害和疾病等自然现象,进一步突显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