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孔圉取大子蒯聩之姊,生悝。孔氏之竖浑良夫长而美,孔文子卒,通于内。大子在戚,孔姬使之焉。大子与之言曰:「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与之盟,为请于伯姬。
闰月,良夫与大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罗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栾宁问之,称姻妾以告。遂入,适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大子与五人介,舆豭从之。迫孔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季子。召获驾乘车,行爵食炙,奉卫侯辄来奔。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季子曰:「是公孙,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盂□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孔悝立庄公。庄公害故政,欲尽去之,先谓司徒瞒成曰:「寡人离病于外久矣,子请亦尝之。」归告褚师比,欲与之伐公,不果。
”`
诗一:卫孔圉取大子蒯聩之姊,生悝。孔氏之竖浑良夫长而美,孔文子卒,通于内。
翻译:
卫国的孔圉娶了太子蒯聩的姐姐为妻,生下孔悝。孔圉去世后,他的仆人浑良夫年纪虽小但长得英俊,孔文子死后,他与孔家内人私通。
注释:
- 孔圉:卫国的公子,后来娶了太子蒯聩的姐姐为妻。
- 孔悝:孔圉的儿子,因此是孔家的继承人。
- 浑良夫:孔圉的仆人,因其年幼且长得英俊而受到孔文子的青睐。
- 孔文子:孔圉的父亲,孔圉娶了他女儿后,浑良夫开始与孔家内人发生私情。
诗二:闰月,良夫与大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罗御,如孔氏。
翻译:
闰月,浑良夫和太子进入孔家,住在外园里。晚上,两人穿上衣服乘车,由寺人罗驾车,前往孔氏家中。
注释:
- 闰月:古代历法中的月份,此处指农历的二月。
- 孔氏之外圃:外园是孔家的私人园林。
- 寺人罗御:寺人,古代负责守卫宫禁的人;罗,管理车辆的人。他们共同掌管车辆。
诗三: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大子与五人介,舆豭从之。迫孔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
翻译:
吃饭时,孔伯姬用长戈领先,太子与五个人手持兵器跟随,乘坐马车。她把孔悝推进厕所,强迫他在厕所里宣誓效忠,随后将他劫持上楼。
注释:
- 既食:吃完饭之后。
- 孔伯姬:孔圉的女儿,孔家的贵女。
- 豭:一种四足动物,这里可能是指车。
- 厕(厕所):厕所通常用于清洁,但在这里可能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诗四: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季子。召获驾乘车,行爵食炙,奉卫侯辄来奔。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季子曰:「是公孙,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
翻译:
栾宁正在准备喝酒的时候,烤肉还未烤熟就听到了叛乱的消息,于是派人告诉季子。季子召集了驾车并乘坐马车,享用烤好的肉和烤肉。卫侯辄前来投奔。季子即将进入时遇到子羔正要外出,说:“城门已经关闭了。”季子说:“我姑且进去。”子羔说:“来不及了,不能面对这场灾难。”季子说:“既然到了这里,就安心享用美食吧,不必逃避这场灾难。”子羔于是就离开了。子路进来时,看到公孙在门口挡着不让进去,说:“不要进入那里,否则会卷入其中。”季子说:“这是公孙的想法,只为了贪图利益而逃避危难。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大子就不会让公孙去冒险了。大子没有勇气,如果焚烧了台子一半的话,一定舍弃孔叔。”大子听说后,害怕,就让石乞、盂□等人抵抗子路。用戈击打他们,打断了子路的帽缨。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不会摘下来。”于是系好帽带死去。孔子听说卫国动乱,就说:“柴也来了,由也死了。”孔悝即位成为庄公。庄公因讨厌以前的政局而打算完全废除它,先对司徒瞒成说:“我长期患病在外面,你请尝试一下。”回到褚师比那里,想要和他一起讨伐庄公,但没有成功。
诗评:
《左传·哀公·哀公十五年》
这首诗反映了卫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对话,展示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道德冲突。诗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通过对话展现了他们的策略和心理活动。此外,诗中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以及人们对于家族和国家利益的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文学艺术的杰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