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郑国大夫郑子家向晋国宣子的一封书信,信中解释了为何晋文公没有与郑伯一同出席扈地的盟会:

郑君即位三年后召集蔡侯参与对君王的事情。九月,蔡侯进入我们的国家,我们因为侯宣多之难而未能与蔡侯一起行动。十一月,我们战胜侯宣多并随蔡侯朝拜于您。十二年六月,归生辅佐我主的嫡子夷,请求陈侯到楚国朝见各位君主。十四年七月,寡君再次朝见您,完成陈国的事件。十五年五月,陈侯从敝国前往朝拜。往年正月,烛之武去朝夷。八月,寡君又前去朝见。鉴于陈蔡靠近楚国,我们不敢背叛,这是敝国的旧事。虽然敝国对国君的侍奉,又怎能不受影响?在位期间,一朝在襄地朝见君上,又在君前两次出现,夷和孤的几位臣子都到达了绛邑。即使是小国,我们也自愧不如。现在大国说:“你们没有实现我的愿望。”如果敝国有亡国之祸,就难以再有所增加了。古人有言:“畏惧首尾,剩下的身体还有多少?”、“鹿死不择音”,小国侍奉大国时,如果德行则其人;如果德行不好,就是一头鹿。铤而走险,急什么呢?命运的极限,也知灭亡了。我们将用尽所有的财物等待机会,只请您的指示。

【注释】

  • 郑子家(zǐjiāo):即子家的后代,姓郑名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以郑国为姓氏。
  • 执讯:拿着情报。
  • 赵宣子:即赵盾,晋国大夫,晋文公的女婿。
  • 平宋:平定宋国。
  • 贰:二心。
  • 召蔡侯而与之事君:召集蔡侯参与晋国政事。
  • 敝邑之故:敝国之所以这样做的原由。
  • 在位之中:指晋国执政大臣的职务期间。
  • 夷:指晋国大夫夷阳五。
  • 寡君:谦辞,表示自己国君的自称。
  • 执事:对执政者的敬辞。
  • 敝邑:谦称自己国家。
  • 文公二年、四年:晋国文公的第二个年份(公元前634年)和第四个年份(公元前627年)。
  • 齐、陈:当时位于晋东边的两个国家。
  • 大国:指晋国。
  • 畏首畏尾:形容做事顾虑太多,瞻前顾后。
  • 命之罔极:生命无法预测,命运无常。
  • 将悉敝赋:准备倾尽全部财力。
  • 鯈(huī):同“虺”,蛇的一种。
  • 图:考虑。

【译文】
郑国人子家给晋国宣子送去一封信件,信中解释郑君为何没有参加在扈地举行的诸侯会议:

郑君即位三年后召集蔡侯共同参与对君王的事情。九月,蔡侯进入我们的国家,我们因为侯宣多之难而未能与蔡侯一起行动。十一月,我们战胜侯宣多并随蔡侯朝拜于您。十二年六月,归生辅佐我主的嫡子夷,请求陈侯到楚国朝见各位君主。十四年七月,寡君再次朝见您,完成陈国的事件。十五年五月,陈侯从敝国前往朝拜。往年正月,烛之武去朝夷。八月,寡君又前去朝见。鉴于陈蔡靠近楚国,我们不敢背叛,这是敝国的旧事。虽然敝国对国君的侍奉,又怎能不受影响?在位期间,一朝在襄地朝见君上,又在君前两次出现,夷和孤的几位臣子都到达了绛邑。即使是小国,我们也自愧不如。现在大国说:“你们没有实现我的愿望。”如果敝国有亡国之祸,就难以再有所增加了。古人有言:“畏惧首尾,剩下的身体还有多少?”、“鹿死不择音”,小国侍奉大国时,如果德行则其人;如果德行不好,就是一头鹿。铤而走险,急什么呢?命运的极限,也知灭亡了。我们将用尽所有的财物等待机会,只请您的指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