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诗句:
齐国佐不辱命,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译文:
齐国的佐不会受到侮辱,
晋国军队跟随齐国的军队进入鲁国境内,攻击马陉。
齐顷公派遣宾媚人贿赂晋国,赠送了纪国的大鼎、玉磬和田地。“如果不可以,就按照客人的打算行事。”
宾媚人接受了贿赂,晋军不接受,说:“一定要用肖同叔子做人质,而且让齐国的封地完全被占领。”回答说:“肖同叔子不是别人,是我国的国君的母亲;如果把他当做对手,那么也是晋国的国君的母亲。您在诸侯中发布命令,却要说一定要拿我们国君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证,这样做对您的命令合适吗?并且这样做是对父母不孝顺啊。诗中说:‘孝子不会缺乏,永远给他好处。’如果您用不孝顺的命令去对待诸侯,那不就是没有遵循先王的命令吗?违背了先王的命令是不道义的,怎么能成为诸侯的盟主呢?晋国确实有过失。四王统治时,树立德行来满足大家的心愿;五霸称霸时,勤勉并安抚他们,用来顺应王的命令;现在您要联合诸侯,只是为了自己的无尽欲望。诗中说:‘施行仁政宽厚而恩泽深厚,各种好处都能得到。’您实在不够宽厚,反而抛弃了各种好处,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不是这样,我国国君派遣使者,就会有所借口了。他们说:‘您因为以君师之身来羞辱敝邑的边境,敝国没有什么丰厚的礼品,只带了一点儿粮食来犒劳随行的将士;害怕您的声威,我们的士卒都溃散了。您如果能保佑我们齐国享有福气,我们就不会灭绝国家的根基,保持和好的旧关系,只是那些先君留下的破旧器物和土地,我们不敢吝惜。您又不同意,请求收回残存的力量,在背靠城池的条件下向敌人挑战。敝国有幸能得到这样的援助,也是跟着来的;何况不幸的话,哪里敢不听您的命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