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诗句: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译文:
晋平公派遣吕相去和秦国断绝关系。他这样说:“从前我们的献公和穆公互相友好,齐心协力,通过结盟来巩固他们的关系;又通过婚姻联姻来加强彼此的情谊。上天降下了灾祸给晋国,文公去了齐国,惠公去了秦国。不幸的是,晋献公去世了。穆公没有忘记过去的恩情,使我惠公能够继续在晋国祭祀神灵。但穆公却没有完成伟大的功业,反而帮助秦国进攻楚国。他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所以我才率领群臣去晋国。这也是穆公的成就啊!”

注释:    
1. "晋侯使吕相绝秦" - 晋平公派遣吕相去做与秦国断交的事情。    
2.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 我们献公和穆公相互友好,齐心协力,并且通过订立盟约来巩固他们的关系。    
3. "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 由于天灾祸害晋国,文公去了齐国,惠公去了秦国。    
4. "无禄,献公即世" - 晋献公去世了。    
5. "穆为不吊,蔑死我君" - 因为穆公没有体恤我晋献公,导致我们国君死去。    
6. "寡我襄公" - 我失去了我的襄公(指晋国的国君)。    
7. "迭我肴地" - 被秦国夺取了我晋国的领土。    
8. "奸绝我好" - 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和睦关系。    
9. "伐我保城" - 攻打我们晋国的城墙。    
10. "殄灭我费滑" - 消灭了我的费滑(地名)。    
11. "散离我兄弟" - 使我父亲和我兄弟们分离。    
12. "挠乱我同盟" - 使我们晋国的同盟国家遭受混乱。    
13. "倾覆我国家" - 颠覆了我的国家。    
14. "文公恐惧,绥静诸侯" - 文公感到害怕,于是安抚了诸侯。    
15. "克还无害" - 秦国军队撤退时没有伤害到我们。    
16. "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 因此我在西方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赏析:《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晋、秦两国断交的历史故事。晋平公派吕相去和齐国的君主(可能是齐僖公)以及秦国的君主断绝关系,并阐述了其中的原因。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晋献公和穆公之间的友好关系及其带来的结果:晋国因为得罪秦国而遭受天灾,文公去齐国避祸,惠公去秦国寻求援助;穆公未能成就伟业,反而帮助秦国对晋国进行攻击;穆公最终因为自己的行为后悔,晋文公因此率领群臣前往晋国。这段历史反映了晋国与秦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变化及其背后的政治动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