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译文】

吕相绝秦

穆公、襄公去世,康公、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亲出之子,又打算剪除我的公室,倾覆我的社稷,率领我的蝥贼,来动摇我的边疆。所以我有令狐之战。康公仍然不悔改,入侵我河曲,讨伐我涑川,俘获我王官,剪掉我的骏马,所以我有河曲之战。因为东道不通,这就是康公断绝我们的友好。

“到您的儿子继位时,我们景公向西眺望说:‘希望安抚我们吧!’您也不光顾我们的盟约,贪图我们狄难,进入我们的河县,焚烧我的箕、郜,铲除我们的农功,抢劫我们的边陲,所以我有辅氏之战。您也后悔祸延,而想要在先君献公、穆公时求福,使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和您同好弃恶,重新修整旧德,以追念前勋。’誓言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我们景公因此有令狐之会。你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和你们同州,你们的敌人,而我却是姻亲。你来赐命说:‘我们与你们共同伐狄。’寡君不敢顾及婚姻关系。害怕您的威势,而接受命令于官吏。您对狄有二心,说:‘晋国将要攻打你。’狄人应且憎恶,所以告诉了我们。楚国人憎恶您的三心二意,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违背令狐的盟约,而来求结盟于我国:“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谷讨厌他没有成就德行,所以要宣示此事,以此惩戒不一之心。’诸侯们都听说了这些话,这就使我们痛心疾首,亲近依附寡人。寡人率领听命于您,只有好是求。您如果惠顾诸侯,怜悯寡人,并赐予盟约,那就寡人的心愿了,那我们就承宁诸侯而退去,岂敢谋求乱事?如果您不施大惠,寡人不肖,那么我不能以诸侯退去矣。谨将全部布给执事,请执事实图利益。”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晋国和秦国之间因政治纷争而产生的矛盾冲突。诗中表达了晋国对于秦国背信弃义行为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展现了晋国对于国家利益的重视和维护。

诗中的“穆、襄即世”指的是穆公、襄公两位君主去世;“康公,我之自出”表明晋国认为自己是周朝的后代,而康公的行为则被认为是背叛;“剪我羁马”,“芟夷我农功”,都是对秦国侵略行为的控诉;“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指晋国因秦国的侵略而遭受的损失和困苦。

诗歌描述了晋国在受到秦国侵犯后的反应和态度。“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描绘了景公对于秦国的愤怒和不满;“君亦不惠称盟”,“君有二心于狄”,则是晋国对于秦国背信弃义行为的指责和批评。

诗歌提出了晋国对于解决争端的建议和期待。“敢尽布之执事”,表达了晋国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争端的愿望;“唯好是求”则显示了晋国对于维持和平关系的期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晋国与秦国之间因政治纷争而产生的矛盾冲突的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