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诗句:子革对灵王
译文:楚子狩猎于州来地,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子驻扎在乾溪,作为支援部队。下着雨雪,楚王戴皮帽,身穿秦复陶,披上翠被,脚穿豹皮靴,手执鞭子出外,仆析父跟随其后。
注释:1. 楚子:指楚国的君王。2. 狩:狩猎。3. 州来: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北省境内。4. 次:驻扎。5. 颖尾: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境内。6. 荡侯:官名。7. 潘子:官名。8. 司马督:官名。9. 嚣尹午:官名。10. 陵尹喜:官名。11. 周:指中原地区的国家。12. 四国:指的是晋国、鲁国、卫国和郑国。13. 分:这里指领土。14. 舍:放下,去掉。15. 与:赞同,同意。16. 昔:过去。17. 我皇祖:我的远祖。18. 伯父:父亲的哥哥。19. 昆吾:古代国名,为商朝诸侯国。20. 旧许是宅:指曾经居住在这里。21. 今郑人:现在的郑国人。22. 贪赖其田:贪图这块土地。23. 我若求之:我如果去要求他们给予。24. 其与我乎:会不会给我呢?25. 与君王哉:表示赞同或同意。26. 齐:指齐国。27. 晋及鲁、卫:指晋国、鲁国、卫国这些国家。28. 王母弟:指楚王的母亲的弟弟。29. 唯命是从:只听从命令。30. 岂其爱鼎:怎么会因为一个鼎而爱惜它呢?31.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至“今郑人贪赖其田”,描述了楚王祖先和现在的楚国之间因土地争夺而产生的矛盾。32. 大城陈、蔡、不羹:修建了坚固的城池陈、蔡、不羹。33. 赋皆千乘:所有的赋税都是一千辆战车的税赋。34. 子与有劳焉:你和我一起努力吧。35. 畏君王哉:害怕您啊。36. 敢不:怎么敢不。37. 四国者:这四个国家。38. 专足:足够,足以。39. 又加之:加上您的楚国。40. 敢不畏君王哉:怎敢不怕您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对话体,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楚王对于土地和权力的渴望以及他对周边国家的不满情绪。诗中楚王先是表达了对国土的渴望,然后转向对其他诸侯国的态度,最后又回到了自己的问题上。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戏剧性,同时也反映了楚王的性格特点——好战和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