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得道(指得民心)多助,失道少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赏析】:
本篇选自《孙子兵法》第三篇,主要讲述了战争胜利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得道”,即得民心;二是“得天时”,即天时有利;三是“地利”。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赢得战争。
文章首先引用了孔子的话:“政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统治者就像北斗星那样高耸,居于其位而众多星星都围绕他运行。这句话强调的是君主应该像北斗一样具有引领作用,能够为民众提供方向。
文章通过对比来说明政治与军事的重要性。它指出,在战争中,“天时”、“地利”和“人和”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军队,但如果它的人民不支持它,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胜利。相反,即使这个国家的武器再先进、军队再强大,但如果它的人民不支持它,那么这个军队也就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章还进一步解释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命题的含义。它解释说,当一个国家实行正确的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时,它就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帮助。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错误、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时,它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和反对。这种观点强调了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关系。
文章总结了“得道多助”这一思想的意义。它认为,只要国家领导人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关心人民的利益和发展前途,就一定能够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