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性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得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性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 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得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佛教经典《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翻译,其中包含了佛陀对大慧菩萨的教导和对话。这段对话主要探讨了“常”与“不思议”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修行达到这种状态。
佛陀告诉大慧菩萨,佛陀所说的“常”与“不思议”不是外道所能理解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佛陀指出,外道们常常将事物看作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基于其本质的存在。因此,佛陀强调,只有那些能够认识到事物本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常”。
佛陀解释说,如果事物是因为自身的特性而变化,那么它们就被称为“不思议”。但是,如果事物的存在是独立于其特性的,那么我们就无法说它有“不思议”。佛陀进一步解释说,只有当事物完全脱离其特性时,我们才能称之为“常”。
佛陀转向大慧菩萨,询问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大慧菩萨表达了他的理解,并解释了为什么佛陀会提出这些观点。他认为,正是因为佛陀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他才能达到“常”的状态。
佛陀再次强调,只有那些能够认识到事物本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常”。他鼓励大慧菩萨继续努力修行,以便最终达到这种境界。
这段对话强调了认识到事物本质的重要性,以及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实现这种状态。这也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即通过冥想和修炼,人们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