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着相。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着相。
注释: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这是一部佛教经典的名称,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佛法的教义和修行指导。
- 复次大慧:这里重复强调了对某些概念的理解。
- 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声闻乘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在这里提到有两类声闻乘者可以通达不同的佛法。
- 得自觉圣差别相:指的是能够理解并实践自我觉知,以及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 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性妄想是对于世界的固有性质的错误理解或执着。自性计着是指对于这些误解的执着和坚持。
- 大种:在这里可能是指物质或本质的概念,但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一步解读。
- 青、黄、赤、白、坚、湿、暖、动:这些词描述了物体的基本属性,如颜色、形状等,但在佛教语境中,它们可能被用来象征或代表某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 不思议变易死:不思议可能指的是无法用逻辑或常规理解来解释的现象或状态,变易则可能意味着变化或无常,而死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越生死的状态。
- 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梵文,意为“我”或“我的”。在这里,菩提萨埵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佛教术语,与觉悟有关。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语境,很难确定这个词的具体含义。
- 大慧:这里可能是对某个特定佛教学者的称呼,表示对其智慧的认可。
- 大种:在佛教中,大种通常指的是宇宙的本原或基础元素,如土、水、火、风等,但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一步解读。
赏析:
这段文本主要探讨了两种不同的佛法理解方式。一种是专注于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真相,即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另一种则是对世界持有错误的理解和执着,即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这两种理解方式代表了佛教中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前者强调了对真理的认知和追求,后者则强调了对错误的执着和困扰。通过这段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对于世界的深度思考和探索,以及对于正确和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明确区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