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
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後世,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之厚行也。
诗句:
- 墨子 · 第九章 · 尚贤(中):墨子在这里谈论了尚贤的重要性。
- 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这是对圣人德行的描述,强调他们的道德高尚和稳定如山,坚不可摧,光明如日,明亮如月,与天地同在。
- 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这表明圣人的德行是广博深远的,坚实而持久。
- 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现在王公大人想统治天下和诸侯,如果没有德行和正义,他们又能如何呢?
- 其说将必挟震威强,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他们的理论一定是依靠武力和权势才能实现,但这种手段只会让百姓陷入死亡的境地,因为人民渴望得到幸福,而死却让人厌恶。
- 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人们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厌恶的事情却接二连三。
- 此自古及今,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从古至今,还没有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统治天下和诸侯。
- 今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後世,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之厚行也:现在的人希望统治天下和诸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名声并流传后世。因此,他们没有理解到尚贤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是圣人的伟大行为。
译文:
圣人的德行如天空般高远,像大地一样广阔。他们的智慧和美德如同坚固的土地、高山一样,既稳固又不会崩溃。他们的光辉如同太阳的光芒、月亮的明亮,与天地共存。因此,圣人的德行广泛而深远,坚实且持久。然而,现在有些王公大臣想要统治天下和诸侯,但没有德行和正义作为基础,他们又能如何呢?他们的理论一定是依靠武力和权势才能实现,但这只会让百姓陷入死亡的境地,因为人民渴望得到幸福,而死却让人厌恶。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统治。现在的人希望统治天下和诸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名声并流传后世。因此,他们没有理解到尚贤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是圣人的伟大行为。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尚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贤是指尊重和提拔有才能的人为领导者,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诗中的“圣人之德”被比喻为天地,强调了圣人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诗人也批评了一些统治者只依靠威权和武力来统治国家,这种做法只会带来灾难。最后,诗中呼吁统治者应该关注尚贤,认为这是治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