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古者圣王既审尚贤,欲以为政。故书之竹帛,琢之盘盂,传以遗後世子孙。于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曰:“于!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择人而敬为刑,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则以尚贤及之。于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曰:“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必选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
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
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古者圣王既审尚贤,欲以为政。故书之竹帛,琢之盘盂,传以遗後世子孙。於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曰:“于!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择人而敬为刑,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则以尚贤及之。於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曰:“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必选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
译文:因此,古代圣明的帝王已经明确了尚贤为政的原则,希望以此治理国家。所以将他们的治国思想记录在竹简和丝绸之上,刻在盘子和碗上,传给后世子孙。从先王的书籍《吕刑》中可以看出:君王说:“来吧!拥有国家领土的人,告诉我有关诉讼的法律,现在要安定百姓,你为什么要选择那些善于言辞的人?为什么要敬重那些不轻易杀人的人?为什么要考虑那些不能及时处理事务的人?”能够选择并敬重那些善于言辞的人,这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圣人的方法可以学到的。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尚贤。从先王的书中、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啊!圣明的君主深知人才,依靠他们辅佐自己。”这就是先王治理天下的方法,一定要选择贤人作为他的下属辅助。
赏析:这篇文章通过列举历史上几位伟大领导者的故事,强调了尚贤的重要性。尚贤即重视选拔贤能人士,认为只有选拔贤才才能得到真正的治理和发展。文章中引用了《吕刑》中的一句话“王曰:‘於!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表达了对贤者的重视和信任。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能择人而敬为刑”、“能择人而敬为刑”等表达方式,进一步强调了尚贤的重要性。最后一段通过引用古人的话语和自己的理解,表达了尚贤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尚贤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传达了尚贤的思想,强调了选贤任能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