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何以知兼爱天下之人也?以兼而食之也。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无有远灵孤夷之国,皆■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食之也。苟兼而食焉,必兼而爱之。譬之若楚、越之君:今是楚王食于楚之四境之内,故爱楚之人;越王食于越,故爱越之人。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
且天之爱百姓也,不尽物而止矣。今天下之国,粒食之民,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详。曰:“谁杀不辜?”曰:“人也。”“孰予之不辜?”曰:“天也。”若天之中实不爱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杀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爱百姓厚矣,天之爱百姓别矣,既可得而知也。何以知天之爱百姓也?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之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以为从其所爱而爱之,从其所利而利之,于是加其赏焉,使之处上位,立为天子以法也,名之曰圣人。以此知其赏善之证。是故昔也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之兼恶天下也,从而贼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诟侮上帝、山川、鬼神。天以为不从其所爱而恶之,不从其所利而贼之,于是加其罚焉。使之父子离散,国家灭亡,抎失社稷,忧以及其身。是以天下之庶民,属而毁之。业万世子孙继嗣,毁之贲,不之废也,名之曰失王。以此知其罚暴之证。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
翻译:兼爱天下人。
译文:兼爱天下人。
注释:兼爱的提出者认为,天下的所有人都应当相互关爱,不分亲疏贵贱,这体现了一种超越等级差异的博爱精神。通过“兼而食之也”和“苟兼而食焉,必兼而爱之”等论述,墨子进一步阐述了兼爱的思想。他认为,只要人们能够普遍接受并实行兼爱,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和谐有序。
赏析:墨子在《天志(下)》中提出了“兼爱天下之人”这一重要主张。他通过对古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等人的描述,展示了他们如何以兼爱之心来治理天下,从而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与嘉赏。同时,他也批判了那些只关心自己私利,忽视百姓疾苦的暴君,如桀、纣、幽、厉等人。通过这些论述,墨子强调了兼爱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