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物则知之者,何若?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况有逾于人之墙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累者乎!与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乎!而况有杀一不辜人乎!今王公大人之为政也,自杀一不辜人者,逾人之墙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累者,与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今王公大人之加罚此也;虽古之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政,亦无以异此矣。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此为杀一不辜人者,数千万矣!此为逾人之墙垣,格人之子女者,与角人府库,窃人金玉蚤累者,数千万矣!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数千万矣!而自曰:“义也!”
墨子·第二十八章·天志(下)
所谓小物则知之者,何若?
译文:对于微小的事物,人们是否也能有所了解呢?
注释:这里的“小物”指的是微不足道的事物。提问的方式表明了作者对这种认识方式的疑问。
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
译文:如果有人进入别人的花园,摘取别人的桃、李、瓜、姜,上面的人得到这些果实会受到惩罚,而众人听到这件事会指责那个人。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个场景,有人进入主人的花园偷取果实,被主人发现后受到惩罚。同时,这件事情也被人传播开来,引起了他人的谴责。
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况有逾于人之墙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累者乎!与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乎!而况有杀一不辜人乎!
译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偷东西并不需要付出劳动,就能获得果实,这是不符合公平原则的。更何况还有越过人家的围墙,抓住人家的孩子;或者撬开人家的仓库,偷走人家的金玉珠宝;或者跨过人家的栏杆,偷走人家的牛马;更不用说伤害无辜的人了!
注释: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会做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人认为他们不需要付出代价就能获得果实或财物,这种行为是不公正的,也是违反道德规范的。
今王公大人之为政也,自杀一不辜人者,逾人之墙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与角人府库,窃人之金玉蚤累者,与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今王公大人之加罚此也;虽古之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政,亦无以异此矣。
译文:现在那些王公大臣治理国家时,杀害一个无辜的人,越过人家的墙垣,抓走人家的孩子;或者撬开人家的仓库,偷走人家的金玉珠宝;又或者越过人家的栏杆,偷走人家的牛马;甚至进入别人的花园,偷走人家的桃、李、瓜、姜。现在王公大臣们对这些行为进行惩罚。即使是古代的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那样的贤明君主,治理国家时也没有不同的做法。
注释:这句话揭示了王公大臣们的治理方式存在问题,他们通过惩罚来处理问题,这种做法并不公正。即使是古代的贤君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此为杀一不辜人者,数千万矣!此为逾人之墙垣,格人之子女者,与角人府库,窃人金玉早累者,数千万矣!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入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数千万矣!而自曰:“义也!”
译文:现在天下的诸侯,还都在侵略、欺凌、攻打、兼并,这样的行为导致杀害无辜的人数以千计。这包括越过别人的墙垣,抓住人家的孩子;破坏人家的仓库,拿走人家的金器珠宝;翻越人家的栅栏,偷走人家的牛马;甚至进入别人的花园,偷走人家的桃、李、瓜、姜。但是,这些人仍然声称这样做是正确的。
注释:这段话批评了当时诸侯们的行为,指出他们不仅侵犯他人权益,还导致大量无辜者的死亡。尽管如此,这些人仍然坚持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