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曰:“义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故凡从事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聚敛天下之善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则顺天之意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壮则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方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贼害也。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无所利,是谓之贼。故凡从事此者,寇乱也,盗贼也,不仁不义,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聚敛天下之恶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则反天之意也。
翻译并注解《墨子·第二十八章·天志(下)》,探索其中的道理和哲学意义。
原文及注释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
逐句释义与关键概念解析
“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 此句表明,顺应上天意愿的行为是兼爱,而违背天意的行为是别有用心。这里的“兼”和“别”分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式。
“义正者,何若?”: 这里询问的是正义行为的标准或条件是什么。墨子通过提问引出了下文关于正义行为的详细讨论。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这是对正义行为的进一步解释和展开,说明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这些原则体现了一种平衡和尊重他人的生活状态。
“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即通过符合天意、鬼神认可、民众接受的方式来治理国家或社会,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故凡从事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 指出那些实践正义的人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智慧。这种观点强调了道德品质在实践正义中的重要性。
赏析与深层解读
墨子在这段论述中,通过对“兼”与“别”的解释,提出了社会行为和道德判断的双重准则。他强调了正义行为的社会价值和普适性,提倡一种以公平、公正为核心的社会秩序。此外,他对“义”的探讨揭示了正义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的基本和谐。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能够深入把握墨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即通过道德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墨子·第二十八章·天志(下)》通过具体的社会现象,探讨了正义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道德行为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一论述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