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婬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今执无鬼者曰:“鬼神者,固无有。”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疑天下之众,使天下之众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天下乱。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既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不可不察已。”
诗句解析与译文对照
第一句
墨子说: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
- 逮至:直到
- 昔三代:指古代的夏、商、周三个王朝
- 圣王:贤明的君主或君王
- 既没:已故
- 天下失义:失去了道德和秩序
- 诸侯力正:各侯国努力维持正义
译文:直到昔日的夏、商、周三朝贤明君王们已经离世,整个天下变得失序,各诸侯国为了维护正义而努力。
第二句
因此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婬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
译文:因此,人们中那些作为君臣、父子、兄弟、长辈的,并不尽忠信义;那些做下属的,也并不尽孝顺悌顺;那些居上位的,并不善于听政理事;那些地位低的,也并不勤劳务实。这些人因为贪图私利,使用兵器、毒药、水火等手段残害他人,把无罪之人赶出道路,抢夺别人的车马衣服来为自己谋利。这些现象开始出现,所以天下大乱。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对鬼神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怀疑,不清楚鬼神是否能奖赏贤能之人,惩罚邪恶之人。
第三句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译文:如果让天下的人们相信鬼神能奖赏贤能之人,惩罚邪恶之人的话,那么天下怎么会混乱呢?
第四句
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
译文:现在的大王、公侯、大夫、学者们,实际上都想追求兴盛国家的福利,消除国家的祸害,所以对于鬼神有无的区别,是不可以不进行明察的。
第五句
既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不可不察已。
译文:既然已经区分了鬼神有无的问题,就应该明白这一点。
赏析
本段论述了古代贤明君王治理国家时对鬼神的态度和作用。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统治者对待鬼神的态度,指出了他们的错误之处。同时,提出了一个观点:正确的统治者应该清楚鬼神的存在与否以及如何利用鬼神来管理国家,从而保持国家稳定和繁荣。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