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传流矣,今故先生对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规谏其君长,下有以教顺其百姓。故上得其居长之赏,下得其百姓之誉。列士桀大夫,声闻不废,流传至今,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耳目之婬,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沉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是故国为虚厉,身在刑僇之中,不肯曰我罢不肖,我为刑政不善,必曰我命故且亡。虽昔也三代之穷民,亦由此也,内之不能善事其亲戚,外不能善事其君长,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使身至有饥寒冻馁之忧,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穷。虽昔也三代之伪民,亦犹此也,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

诗句及译文

  • 诗句: 墨子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
  • 译文: 墨子说:“任何言论的发表和写作都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如果言论没有遵循这些标准,就好比将测时仪器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即使工匠再聪明,也不能得到正确答案。”

注释与赏析

  1. 关键词解析
  • “义法”:指说话和写作的标准或规则。
  • “无义”:指言论缺乏明确的目的和意义。
  • “员钧”:古代测量工具之一,比喻精确的度量衡。
  • “巧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 “不得正”:无法达到正确或公正的结果。
  1. 赏析
  • 此诗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语言表达和文字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如同无标准的测量工具,难以获得准确的结果。这种表述反映了墨子对言语行为规范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公正和秩序维护的思想。
  • 在古代中国,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和平。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结上述诗句及其译文,墨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和道德立场。他认为,言语和行动都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和目的,否则就会像无标尺的测量一样,导致结果的错误和不公。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化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