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智其数,恶知爱民之尽文也?或者遗乎其问也?尽问人,则尽爱其所问。若不智其数,而智爱之尽文也,无难。
仁:仁,爱也;义,利也。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
不相为内、外,所爱、利亦不相为外内。其为仁内也,义外也,举爱与所利也,是狂举也。若左目出,或目入。
学也以为不知学之无益也,故告之也。是使智学之无益也,是教也。以学为无益也,教,悖。
论诽:诽之可不可。以理之可诽,虽多诽,其诽是也;其理不可非,虽少诽,非也。今也谓多诽者不可,是犹以长论短。
不诽,非已之诽也。不非诽。非可非也,不可非也。是不非诽也。
物甚长甚短,莫长于是,莫短于是,是之是也非是也者,莫甚于是。
取高下,以善不善为度。不若山泽,处于善于处上。下所请,上也。
墨子·第四十三章·经说(下)不二智其数,恶知爱民之尽文也?或者遗乎其问也?尽问人,则尽爱其所问。若不智其数,而智爱之尽文也,无难。
注释:不二智其数,意思是不要只追求数量上的“二”,而是应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恶知爱民之尽文也,是说不知道如何全面地去爱民,只知道表面的文饰而忽略了本质。或者遗乎其问也,是说有些人可能忘记了问题的真正意义所在。尽问人,则尽爱其所问,意思是要尽可能地询问和了解他人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去爱他们。若不智其数,而智爱之尽文也,无难,意思是如果不能全面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但只要能尽力去爱他人,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仁:仁,爱也;义,利也。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为内、外,所爱、所利亦不相为外内。其为仁内也,义外也,举爱与所利也,是狂举也。若左目出,或目入。
译文:仁,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包括对他人的关爱和对自己的利益追求。这种关爱和利益可以是对自己内心的,也可以是对外界的。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内在利益,而忽视了对外在事物的关爱,这种行为就是狂妄自大的表现。就像一个人的左眼突然突出,或者眼睛突然闭合一样,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学也以为不知学之无益也,故告之也。是使智学之无益也,是教也。以学为无益也,教,悖。
译文:学习是一种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学习没有用处,所以会告诉别人不要去学习。但实际上,如果不去学习,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这将对我们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如果有人因为害怕学习而放弃它,那就是违背了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规律。
论诽:诽之可不可。以理之可诽,虽多诽,其诽是也;其理不可非,虽少诽,非也。今也谓多诽者不可,是犹以长论短。
译文:对于不同的观点和言论,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存在。如果有人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观点,即使存在很多反对的声音,我们也应予以支持和尊重。反之,如果一个人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仍然有很多人支持他,这同样也是不合适的。现在有些人总是批评别人的言论过于夸张,这其实就像是用长尺去衡量短物一样。
不诽,非已之诽也。不非诽。非可非也,不可非也。是不非诽也。
译文:不进行无端的批评,这并不是对自我批评的认可。不否定别人的批评,也不是在否定这些批评本身。不是可以否定的,也不是不可以否定的。这就是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的中立态度。
物甚长甚短,莫长于是,莫短于是,是之是也非是也者,莫甚于是。
译文:世间的事物都有其长短之分,没有比这更长的,也没有比这更短的。这是正确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全面地评估所有事物。
取高下,以善不善为度。不若山泽,处于善于处上。下所请,上也。
译文:在选择标准上,我们应该以善良和美好为基准。就像山和海那样,虽然它们的地位各不相同,但都是自然之美的代表。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并尊重这些美好的事物,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将充满阳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