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谓程子曰:“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程子曰:“甚矣,先生之毁儒也!”子墨子曰:“儒固无此若四政者,而我言之,则是毁也。今儒固有此四政者,而我言之,则非毁也,告闻也。”程子无辞而出。子墨子曰:“迷之!”反,后坐,进复曰:“乡者先生之言有可闻者焉。若先生之言,则是不誉禹,不毁桀、纣也。”子墨子曰:“不然。夫应孰辞,称议而为之,敏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应孰辞而称议,是犹荷辕而击蛾也。”
诗句:
译文:
公孟子(墨子)对程子说:“儒家的学说足以危害天下的政治有四种:一是认为‘天’是不光明的,二是把鬼神视为不神圣的,三是重视厚葬和长期守丧,四是喜欢歌舞和音乐。这些都是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
注释:
- 公孟子: 墨子的弟子之一。
- 墨子: 墨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改革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 程子: 程子指的是程颐,程颐在宋代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与朱熹齐名,是儒学的重要传人之一。
- 儒道: 儒家思想体系。
- 丧天下: 意指使天下混乱、失去治理秩序。
- 天、鬼: 天代表自然规律,鬼则指鬼神迷信。
- 厚葬久丧: 过分重视葬礼仪式,导致人民生活负担加重。
- 弦歌鼓舞: 通过音乐和舞蹈来娱乐人民。
- 命为有: 将命运看作固定的,不可改变的东西。
- 贫富寿夭: 涉及人的贫穷、富有、长寿和短命等命运问题。
- 治乱安危: 国家政治稳定与否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否。
- 敏: 聪明敏捷,这里指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 荷辕而击蛾: 比喻做事过于强硬或不顾实际情况。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墨子对当时儒生思想的批评。墨子指出了儒家的四项主要弊端:对“天”的理解错误,对“鬼”的不尊重,重视过度的葬礼仪式以及过于注重音乐和舞蹈。这些因素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负担增加,以及政治上的不稳定。墨子认为,这些行为都是导致国家丧失治理能力的原因。
诗中的“应孰辞,称议而为之,敏也”体现了墨子对于灵活应变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迅速而明智地应对各种情况时,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过度追求形式化的葬礼和音乐,只会让社会更加疲惫不堪。
这首诗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批评,表达了墨子对现实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切以及对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