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未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谓子墨子曰:“先生以鬼神为明知,能为祸人哉福,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乎?我何故不得福也?”子墨子曰:“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子亦闻乎匿徒之刑之有刑乎?”对曰:“未之得闻也。”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什子,子能什誉之,而一自誉乎?”对曰:“不能。”“有人于此,百子,子能终身誉其善,而子无一乎?”对曰:“不能。”子墨子曰:“匿一人者犹有罪,今子所匿者若此其多,将有厚罪者也,何福之求?”
诗句
-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有一位访客来到了墨子的门下。
- 子墨子曰”盍学乎?”:墨子问道:“何不学习呢?”
- 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对方回答说:“我族人中没有人愿意学习。”
- 子墨子曰”不然。未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墨子反驳说:“不对。不喜欢美丽的人,难道会说我们族人都不喜好吗?想要富贵的人,难道会说我们的族人都不追求吗?喜欢美和追求富贵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而停止自己的欲望。因为义,是天下最重要的东西,怎能因为看到别人就放弃自己的追求呢?一定得坚持。”
-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谓子墨子曰:“先生以鬼神为明知,能为祸人哉福,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乎?我何故不得福也?”:另一位访客对墨子说:“您认为鬼神是明明白白的,能祸害好人,也能赐福给善良的人。现在我已经追随您很久了,但福分却没有到来,恐怕您的话有些不好吧?鬼神是不是并不明辨是非呢?为什么我就得不到福报呢?”
- 子墨子曰:“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墨子回应:“即使得不到福报,我的话语怎么会是不好的?鬼神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
- 对曰:“未之得闻也。”:对方回答:“我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知识。”
-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什子,子能什誉之,而一自誉乎?”:墨子继续问:“如果有一个人,你能把对他的赞誉全部说出来,但他只有一句话自我评价呢?”
- 对曰:“不能。”“有人于此,百子,子能终身誉其善,而子无一乎?”:对方回答:“做不到。”“如果有人有很多优点,你能一辈子赞美他的优点,但你没有任何评价吗?”
- 子墨子曰“匿一人者犹有罪,今子所匿者若此其多,将有厚罪者也,何福之求?”:墨子进一步解释说:“藏匿一个人尚且有罪,你现在隐藏了这么多,恐怕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怎么还期望得到好运呢?”
译文
- 一位拜访者来到墨子的门下。
- 墨子问:“你为什么不来学习?”
- 那位访客回答说:“我的家人没有学习的人。”
- 墨子反驳:“并不是他们不喜好学习,而是他们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放弃。追求财富的人可能会说‘我的家人没有谁想要财富,所以我不会去争取’;追求权力的人可能会说‘我的家人没有谁想要权力,所以我不会去争取’。爱好美丽和财富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而停止自己的欲望。因为义,是天下最重要的东西,怎能因为看到别人就放弃自己的追求呢?一定得坚持。”
- 另一位访客对墨子说:“您认为鬼神是明明白白的,能祸害好人,也能赐福给善良的人。现在我已经追随您很久了,但福分却没有到来,恐怕您的话有些不好吧?鬼神是不是并不明辨是非呢?为什么我就得不到福报呢?”
- 墨子回答:“即使你得不到福报,我的话语怎么会是不好的?鬼神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
- 对方回答:“我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知识。”
- 墨子继续问:“如果有一个人,你能把对他的赞誉全部说出来,但他只有一句话自我评价呢?”
- 对方回答:“做不到。”“如果有人有很多优点,你能一辈子赞美他的优点,但你没有任何评价吗?”
- 墨子最后说:“藏匿一个人尚且有罪,你现在隐藏了这么多,恐怕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怎么还期望得到好运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墨子对于学习和道德的看法。首先,墨子指出人们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偏好或其他因素而不愿追求知识和美德。接着,他用逻辑推理来反驳这些想法,强调真正的学问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并且这种追求是不可阻挡的。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那些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与真正追求道义和智慧的人进行比较,突出了追求真理和美德的价值。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墨子对于教育和道德的重视,以及他对于社会公正和道德提升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