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告子胜为仁。”子墨子曰:“未必然也。告子为仁,譬犹跂以为长,隐以为广,不可久也。”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原文:
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告子胜为仁。”
注释:
- “二三子”是孔子弟子的称呼,这里泛指所有门徒。
- “复于”是回复的意思。
- “子墨子曰”是对墨子的回答者(可能是门徒之一)的尊称。
- “告子胜为仁”意为“告子胜过了仁”。
译文:
所有的门徒再次向墨子请教:“告子胜过了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墨子对于仁的理解和态度。他批评告子的仁行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认为真正的仁义应当体现在日常生活和言行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言辞上。
第二句: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治国为政。”
注释:
- “谓”是告诉的意思。
- “子墨子曰”是对墨子的回答者(可能是门徒之一)的尊称。
- “治国为政”意为“管理国家、治理政事”。
译文:
告子告诉墨子:“我治理国家和政事。”
赏析:
这一部分反映了告子对治理国家和政事的热情与决心,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对仁义理解上的偏差。墨子指出告子在治理国家和政事时,只关注言辞上的表现而忽视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第三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注释:
- “子墨子曰”是对墨子的回答者(可能是门徒之一)的尊称。
- “政者”即政治,这里指治国理政。
- “口言之”是口头上谈论。
- “身必行之”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 “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意为“现在你只说不做”。
- “是子之身乱也”意为“这是你的行为不整齐”。
-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意为“你都不能管理好自己,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译文:
墨子说:“政,就是用言语表达,并要身体力行。现在你只是口头上谈论,却没有身体力行,这说明你的心志混乱。你不能管理好自己,又怎能治理好国家呢?”
赏析:
墨子在这里强调了实践与言传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政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讨论,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和理念付诸实践,做到言行一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行为都无法规范和改进,那么他又如何能够真正地治理好国家呢?这一观点体现了墨子重视实践、反对空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