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诗句

  1. “墨子 · 第四十八章 · 公孟” - 这是《墨子》这部书的一部分,其中的第48章。
  2.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 - 墨子和程子之间发生了辩论,并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3. “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 - 这表明某些事物或行为是正确的,不能轻易改变的。
  4. “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 - 比喻人们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态度或行动,就像鸟和鱼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高地或深水来避难一样。
  5. “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 问墨子是否也像孔子一样有名望。
  6.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 - 描述了有一个人想要跟随墨子学习,他身体强健,思维敏捷。
  7. “姑学乎,吾将仕子” - 这个人请求墨子教他,并表示愿意为墨子效力。
  8. “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 - 经过劝说,他开始学习,并在一年后要求墨子给他提供职位。
  9. “子墨子曰:“不仕子。” - 墨子回答说,不接受他的职务。
  10. “子亦闻夫鲁语乎?” - 这里引用了鲁国的一个故事来说明墨子的道理。
  11. “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 - 描述了鲁国兄弟五个人的故事:长子因嗜酒而未能安葬父亲,其他四个兄弟劝说他去埋葬父亲并买酒为他举办葬礼。
  12. “岂独我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 - 这四个兄弟认为他们的父亲去世是他们的不幸,而他们的不履行承诺则会让其他人嘲笑他们。
  13. “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 在这里强调,即使他们也在遵循同样的道德准则,但他们的坚持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避免被他人嘲笑而被迫继续学习。

译文

墨子与程子进行了辩论并在孔子那里得到了认可。程子问:“你不是儒士吗?为什么还要在孔子那里辩论呢?”墨子回答说:“这正是正确的,是不能更改的。现在鸟儿听到天热干旱的担忧就飞得高,鱼儿听说天热干旱的担忧就潜入水底。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禹王和商汤也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鸟儿和鱼都被认为是愚笨的。但即便如此,禹王和商汤仍会这样做。我现在没有在孔子那里获得认可吗?”

有一个人来到墨子的门下,身体强健,思维敏捷,想跟随墨子学习。墨子说:“你可以先学习,我将给你一个职位。”于是这个人接受了好言相劝,开始了学习之路。一年之后,他要求墨子给他一个职位。墨子回答说:“不接受你的职位。”然后墨子引用了鲁国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他的道理:“鲁国有兄弟五个人,他们的父亲去世后,长子酗酒不参加葬礼,其他四个兄弟劝说他参加葬礼并为他买酒。后来,当他们的父亲去世后,他们要求给那个不参加葬礼的兄弟买酒。这个兄弟说:‘我没有参与葬礼,所以你们不应该嘲笑我。我们不参加葬礼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我们怎么能嘲笑别人呢?’这就是他们坚持的原因。”

现在你为了道义而努力,我也是为了道义而努力,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在坚持吗?如果你不学习就会被人嘲笑,所以我鼓励你去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