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雠怨行暴,失天下。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候,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非此,顾无可为者。”

齐将伐鲁,子墨子谓项子牛曰:“伐鲁,齐之大过也。昔者,吴王东伐越,栖诸会稽;西伐楚,葆昭王于随;北伐齐,取国子以归于吴。诸候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也。昔者智伯伐范氏与中行氏,兼三晋之地。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用是也。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当齐国开始攻打鲁国时,子墨子对项子牛说:“攻打鲁国,这是齐国的大错。从前吴王向东伐越,在会稽把越人捉住;向西攻楚,在随城保卫昭王;向西北北伐齐国,夺取国都以归还给吴王。各国报复他们的仇恨,百姓苦于劳役而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国家空虚,自己身受刑罚。从前智伯攻打范氏和中行氏,吞并了三晋的土地。各国报复他们的仇恨,百姓苦于劳役而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国家空虚,自己身受刑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国攻打小国,是互相残杀,过错必然反回到自己的国家。”    

注释:

  • “鲁君”: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的国君。
  • “吾恐”:表示忧虑的意思。
  • “齐之攻我也”:齐国对鲁国发动进攻的行为。
  • “可救乎?”:询问鲁国是否有办法解救自己。
  • “昔者”:过去的,指过去的事件。
  • “三圣王”:指夏朝的三位圣君禹、汤、文王。
  • “桀、纣、幽、厉”:分别指的是夏朝末代君王桀、商朝末代君王纣、西周晚期君王幽王、东周末期君王厉王。
  • “吴王”:指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君主。
  • “栖诸会稽”:在会稽山将越人俘虏。
  • “葆昭王”:在随地护送昭王(姬光)。
  • “北伐齐”:向北攻打齐国的行动。
  • “报其雠”:报复对方的怨恨。
  • “报其劳”:回报对方所加的劳役。
  • “国为虚戾”:国家成为空无所有的境地。
  • “身为刑戮”:自身遭受刑罚杀戮。
  • 前两句描述了历史上的几位君王因为战争而导致国家衰败、民不聊生的例子。
  • “故”:所以。
  • “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国攻打小国的行为。
  • “交相贼也”:互相残杀。
  • “过必反于国”:过错必然会回到自己的国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开,墨子在对话中阐述了对于国家之间冲突的看法和解决争端的方法。他先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夏、商、周等朝代因战争导致的国家衰落和人民苦难,进而指出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一种互相残杀的行为。墨子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强调尊重自然和天道,以及关爱民生福祉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论述,表达了他反对无谓战争,倡导和平共处的哲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