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伯姬归于纪。伯姬者何?内女也。其言归何?妇人谓嫁曰归。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纪子伯者何?无闻焉尔。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夫人子氏者何?隐公之母也。何以不书葬?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子将不终为君,故母亦不终为夫人也。
郑人伐卫。◇隐公三年
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后者,朔在后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何以不书葬?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诸侯记卒记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时也。曷为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秋,武氏子来求赙。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武氏子何?讥,何讥尔?父卒子未命也。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武氏子来求赙何以书?讥,何讥尔?丧事无求,求赙非礼也,盖通于下。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隐公》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春秋》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鲁隐公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

在隐公元年春季,鲁隐公即位,这是隐公的开始,他虽然年纪尚小,但已经开始掌握朝政。三月,鲁隐公与邾仪父在蔑地举行了盟会,尽管没有记载具体原因,但这可能是为了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

在隐公三年夏季,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郑庄公正处在争夺君位的斗争中,他的兄弟共叔段企图篡夺王位。郑庄公向隐公求助,希望得到支持,但最终未果。这显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性。

隐公五年,宋国的仲子去世,其手纹有文饰,被认为具有高贵的气色,因此被归为鲁国夫人,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对身份的重视。

隐公十一年,发生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和权力的纷争,例如滕侯和薛侯的争长问题。薛侯以先被封自居,而滕侯则强调自己的合法性。通过这些纷争可以看出,诸侯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十分常见。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政治格局、家族关系以及对贵族血统的重视。同时,这些事件也体现了隐公时期鲁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对外关系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