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缪公,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过时而日,隐之也。过时而不日,谓之不能葬也。当时而不日,正也。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此当时何危尔,宣公谓缪公曰:「以吾爱与夷则不若爱女。以为社稷宗庙主,则与夷不若女,盍终为君矣。」宣公死,缪公立,缪公逐其二子庄公冯与左师勃,曰:「尔为吾子,生毋相见,死毋相哭。」与夷复曰:「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将致国乎与夷,此非先君之意也,且使子而可逐,则先君其逐臣矣。」缪公曰:「先君之不尔逐可知矣,吾立乎此摄也,终致国乎与夷。」庄公冯弑与夷。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以下是根据《春秋》记载对隐公元年相关事件的逐条解析:

  1. 石门之盟: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在石门会盟。这一事件显示了当时诸侯之间的合作关系。

  2. 宋穆公之葬:癸未日,宋穆公下葬,但由于不及时而日葬,因此被认为是“渴葬”。这种葬法可能反映了当时政治或社会的某些紧迫情况。

  3. 宋穆公之卒:夏季,宋穆公去世。宋穆公召见大司马孔父,将殇公立为继承人,表达了对国君职位的尊重和继承的期待。

  4. 君氏与冯的冲突:隐公三年春,宋穆公病重,召大司马孔父而将殇公托付给他,表明宋国君主对年幼的继承人的信任和责任。

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动态,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