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翻译:故对外关系亲近而内心疏远的人,可以游说他对内的政策;相反,对外关系亲密而内心疏远的人,可以游说对内的事务。通过分析对方疑虑,来改变他们的态度;根据对方的见解,来证明你的观点;根据对方的言辞,来达到目的;根据对方的力量和形势,来促成成功;根据对方的弱点和矛盾,来加以利用;通过挑拨离间,使他们心生恐惧;用高超的策略使他们感到不安;用巧妙的手段使他们陷入困境;让他们混淆视听,无法分辨真伪;拥戴他们,堵住他们的嘴;挑动他们内部发生纷争;让他们在迷惑中丧失判断能力。计谋的应用,在于使公私双方互相转换,私人的计谋没有间隙,正道不如奇谋,奇谋能流动不止。所以说,游说君主,必须用与他不同的方法;游说臣下,必须用与他相同的方法。
译文:如果某人对你有猜疑,你就要用计谋去消除他的疑虑,如果他对你有好感,你就要引导他顺着你的思路去做;如果某人对你有所忌讳,你要设法避免这些忌讳的事情;如果某人有什么喜好,你要学会顺着他的意愿去做;如果某人有什么厌恶,你要学会避开这些事情,不去触怒他。因此,你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也不能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所以,你可以使用各种手段,让他屈服于你。如果你不屈服,他就让你屈服,这样你就可以乘胜追击了。外貌不美也不丑的人,是最可信靠的。了解情况的人,可以用它作为基础。那些知道如何运用智慧的人,可以使事情变得容易;那些不知道如何运用智慧的人,会使事情变得困难。从这些道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灭亡的国家也可以转化为存在,而危险的局面也可以转化为安全。然而,无为而治才是最重要的策略。智者处理事情总是能够做到人们难以做到的事情,而不智者则很难办成任何事情。由此看来,亡国并不能转化为存国,危机也往往能使国家转危为安。虽然如此,却仍然要重视智谋。智慧的作用是在于能够超越一般人的理解和见识。既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智慧,那么就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目标难以达成,那么就选择另外的途径去实现。因此,先王之道是阴柔的,正如古人所说:“天地的变化,在于高度与深度;圣人的道理,在于隐晦与隐藏之中。这不仅仅是忠诚、诚信、仁爱、正义,而是中正而已。”只要掌握了这种理解,就可以与智者交流。只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掌握先王的智慧,从而游说远近。
注释:鬼谷子(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名王禅,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哲学家、纵横家之祖师。“王禅老祖”是他的后人口中的尊称。他主张综合各家思想,提倡“合纵连横”,即联合各国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他的著作《鬼谷子》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权谋策略的著作。
赏析:本篇主要探讨了如何运用计谋影响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策略。作者强调,在游说时要根据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外亲内疏者可用其内部观点说服,内亲外疏者可用外部压力使其改变态度等等。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如利用对方的疑虑、见解、言辞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权力运作的看法和原则,例如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应顺应对方的意愿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