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恭。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诗句释义:
- “人主不可不周” —— 君主必须周全考虑,不能只图一己之私。
- “则群臣生乱” —— 因为君主不周全考虑,会导致群臣之间产生纷争和混乱。
- “家于其无常也” —— 这指的是国家或组织失去了稳定和常态,变得不稳定。
- “内外部不通” —— 内部和外部沟通不畅,导致信息无法有效传递。
- “安知所闻” —— 无法了解外面的情况。
- “开闭不善” —— 开关设备管理不佳。
- “不见原也” —— 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
译文:
君主如果不周全地考虑问题,就会导致群臣之间产生争斗,因为国家失去稳定,使得内外沟通不畅,君主也无法了解到外界的真实情况,开关管理不善,看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注释:
- 主: 这里指君主或领导者。
- 不周: 不周全或不全面。
- 群臣: 指政府中的官员。
- 长目: 长眼,比喻看得远。
- 飞耳: 飞耳朵,比喻听得远。
- 树明: 树立明智,比喻有远见。
- 洞天下奸: 洞察天下的坏人坏事。
- 莫不谙变更: 无不熟悉变化。
- 右主周: 强调了君主周全的重要性。
- 循名而为贵: 根据名分行事,保持尊贵的地位。
- 安而完: 安稳而完整。
- 名实相生: 名与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反相为情: 相反的事物互相作用,形成情感。
- 故曰: 因此说。
- 生: 产生。
- 理: 道理、原则。
- 德: 德行、道德。
- 和: 和谐、平衡。
- 当: 适当、恰当。
赏析: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君主治国的重要论述之一,强调君主在治理国家时需要周全考虑,不能只图一己之私。诗中提到的“长目”、“飞耳”、“树明”分别代表看远、听远、树立明智,这些都是君主应有的品质和能力。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观察、分析、调整等方式来达到治理国家的周全和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