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伐郑。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于朾。

九月,公败邾娄师于缨。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获莒挐。莒挐者何?莒大夫也。莒无大夫,此何以书?大季子之获也。何大乎季子之获?季子治内难以正,御外难以正。其御外难以正奈何?公子庆父弑闵公,走而之莒,莒人逐之,将由乎齐,齐人不纳,却反舍于汶水之上,使公子奚斯入请。季子曰:「公子不可以入,入则杀矣。」奚斯不忍反命于庆父,自南涘北面而哭。庆父闻之曰:「嘻!此奚斯之声也,诺已。」曰:「吾不得入矣。」于是抗輈经而死。莒人闻之曰:「吾已得子之贼矣,以求赂乎鲁。」鲁人不与,为是兴师而伐鲁,季子待之以偏战。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然则曷为不于弑焉贬?贬必于重者,莫重乎其以丧至也。

”`
诗句:- 秋,公子遂帅师伐邾,取訾娄。

  •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获莒挐。

译文:
秋天,鲁国公子遂率领军队进攻楚国,成功占领了訾娄城。冬天的某个月,鲁国公子友在犁地击败了莒军的部队,并俘虏了莒国的将军莒挐。

注释:

  1. “秋,公子遂帅师伐邾,取訾娄”:这里的“秋”指的是农历的一个季节名称,通常指秋季,而“訾娄”是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山东省境内。鲁国公子遂率领军队进攻的是楚国,并取得了訾娄城的胜利。
  2.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获莒挐”:“壬午”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天干地支组合,代表特定的日期;“公子友”是鲁国的公子,即鲁国君主的亲兄弟;“犁地”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获莒挐”表示捕获了莒国的将军莒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鲁国在春秋时期与楚国和莒国发生的军事冲突。鲁国国君(公子遂、公子友)为了扩张领土,先后攻打了訾娄城和犁地,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诗歌通过这些军事行动展现了鲁国的强大及其对周边小国的影响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春秋时期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诸侯间的权力争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