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诗句翻译与赏析: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译文:
孟尝君派人去薛地催收欠债的人,让官吏召集应当偿还债务的人们,让他们都来领取凭证。凭证全部领完,然后假借孟尝君的命令,用这些凭证向欠债的人们索要赏赐。随后将凭证全部烧毁。人民高兴地欢呼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译文:
冯谖迅速赶到齐国,早晨就去见孟尝君,孟尝君奇怪他这么快就来见他,穿着礼服去见他问道:「欠债的收完了吗?你来得这么快是为什么?」冯谖回答说:「收完了。」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曰:「诺,先生休矣!」
译文:
孟尝君问:「怎么用这种方式来买义呢?」冯谖说:「现在您只有小小的薛邑,不去爱护那里的百姓,反而从他们那里谋取利益。我冒昧地假借您的命令,向百姓索取赏赐,并将他们的凭证全部烧毁。百姓高兴地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义的方式。」孟尝君说:「好,先生休息吧!」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译文:
几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们不敢再用先王的大臣做臣下。」孟尝君回到薛地,还没到百里路时,百姓扶老携幼,在路中间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您通过买卖义举,今天才看到了这样的场面。」
注释与赏析:
-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 解析: 冯谖首先前往薛邑,催促民众还债并领取了债权凭证。接着,冯谖假装奉孟尝君之命,向民众索取赏金作为回报,并烧毁了债权凭证。民众为了表示感激,欢呼万岁。这反映了冯谖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上的高明策略,他巧妙地利用民众的情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 解析: 冯谖快速来到齐国,孟尝君对此感到惊讶。当孟尝君询问他为何这么急迫时,冯谖回答说他已经完成了任务。这表明冯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并且行动迅速。
- 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曰:「诺,先生休矣!」
- 解析: 冯谖向孟尝君提出“市义”的概念,即通过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他解释说,孟尝君拥有一个较小的领地,应该关心那里的民众而不是从中谋利。冯谖建议孟尝君假借他的名头向人民索要赏赐并焚毁债权凭证,这样不仅能够取回欠债,还能够赢得人民的心。最终,冯谖的行为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欢呼万岁。
-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 解析: 几年之后,齐国国王告诉孟尝君说他不敢再使用先王时代的大臣作为大臣。孟尝君返回到薛地后,百姓们纷纷前来欢迎他。孟尝君回头看到冯谖,感慨万分地说:“先生您通过买卖正义,今天我才看到了这样的场面。”这反映了冯谖的仁义行为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