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天子乃难,以达秋气。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月令第六》是中国古代文献《礼记·月令》中的一章,属于古代的“礼记”,主要记录了古代中国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文、历法、祭祀、农事等方面的规定和仪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以及赏析:
- 孟春之月:孟春是指农历一月,此时万物复苏,大地开始解冻。在这个月里,天子要举行祈谷仪式,祈求丰收。同时,还要修整封疆,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这个月的天气逐渐转暖,但尚未完全回暖。
- 仲春之月:仲春是指农历二月,此时天气回暖,万物生长。这个月里要进行耕种,准备春天的农事活动。同时,还要制定赏罚制度,奖励有功之人,惩罚有罪之人。这个月的天气已经非常温暖,适合外出活动。
- 季春之月:季春是指农历三月,此时万物生长茂盛,春意盎然。这个月要进行播种,为夏天做准备。同时,还要巡视农田,确保农事顺利进行。这个月的天气已经十分温暖,适合户外活动。
- 孟夏之月:孟夏是指农历四月,此时天气炎热,雨水充沛。这个月要举行迎夏仪式,祈求五谷丰收。同时,还要举办各种娱乐活动,让百姓享受夏日的乐趣。这个月的天气已经相当炎热,适合避暑降温。
- 仲夏之月:仲夏是指农历五月,此时天气炎热,草木茂盛。这个月要举行端午节,纪念屈原。同时,还要举办各种比赛和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这个月的天气异常炎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火灾发生。
- 季夏之月:季夏是指农历六月,此时天气炎热,雨水增多。这个月要举办伏天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同时,还要举办各种娱乐活动,让百姓享受夏日的美好时光。这个月的天气已经相当炎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暑降温。
- 孟秋之月:孟秋是指农历七月,此时天气凉爽,果实累累。这个月要举行收获仪式,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同时,还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丰收节、中秋节等,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个月的天气已经相当凉爽,适合外出游玩和参加各种活动。
- 仲秋之月:仲秋是指农历八月,此时天气转凉,秋高气爽。这个月要举行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还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音乐会等,以增加节日的文化氛围。这个月的天气已经相当凉爽,适合外出郊游和参加各种活动。
- 季秋之月:季秋是指农历九月,此时天气凉爽,秋意浓厚。这个月要举行送寒食仪式,祈求冬天的到来。同时,还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菊花展、秋收节等,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这个月的天气已经相当凉爽,适合外出游玩和参加各种活动。
- 孟冬之月:孟冬是指农历十月,此时天气寒冷,万物凋零。这个月要举行闭藏仪式,祈求来年丰收。同时,还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圣诞老人、感恩活动等,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个月的天气已经相当寒冷,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月令第六》不仅是关于天文、历法、祭祀等内容的记载,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