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诗句
月令第六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译文
季秋的月份,太阳在房宿,黄昏时分太阳在虚宿中,清晨时分太阳在柳宿中。这个月的日期是庚和辛。这个月的主宰神是少歺,主管的神祇是蓐收。这个月的虫子是毛类。这个月的音乐是商音,律管中的音是无射音。这个月的数字是九。这个月的五味是辛味。这个月的臭气是腥气。这个月的祭祀是祭祀门。祭品是先王的肝脏。鸿雁来到这个月,爵被投入水中成为蛤蜊,鞠里有黄色的花。豺开始祭祀动物和杀戮禽鸟。天子居住在总章台右个宫,乘坐战车,驾驭白色的骆马,装载白色的旗帜,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玉佩。饮食是麻和狗,用具应该用浅而宽的材料制成。
这个月,要宣布严厉的命令,命令官员贵族无论地位高低都要忙于内政,以便聚集天地的储藏物资,没有泄露出去的。然后命令冢宰,农事要准备收割。提出五谷的主要要点,把帝王储备的粮食储存到神仓里,恭敬地加以整治。
这个月,霜开始下降,那么各种工匠就停止工作。然后命令有司说:“寒冷的天气全面到来,百姓的力量不能承受,他们都应该回家。”这是上丁日,命令乐官进入学习吹奏乐器。这个月,举行大飨祭天,品尝牺牲,向天子报告。联合诸侯,制定各个县的制度,为下一年接受农历初一做准备,并且根据诸侯对老百姓征税的轻重情况制定法令。规定贡赋的数量,要根据距离京城的远近和土地的适宜性来决定,用以供应郊庙的需要,不得有任何的私心。
注释
季秋:四季之一,属于秋季的一部分。
日在房:指太阳位于“房”宿的位置。
昏虚中:黄昏时太阳落于虚宿之中。
旦柳中:黎明时太阳升于柳宿之中。
庚辛:十天干之一,代表秋季。
少歺: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之一,负责掌管山林川泽。
蓐收:同样是掌管山林川泽的神祇,与少歺同为神话中的天神。
虫毛:指的是一些毛类生物。
商音:古代音乐分类之一,以十二律中的无射为标准音。
无射:古代音乐分类之一,十二律中的一种。
九:此处数字“九”可能用于描述时节或天数等。
辛味:辛味通常是指辛辣味道,这里特指食物中的辛辣成分。
腥气:腥味,通常指某些动物或海洋产品特有的气味。
祭祀门:门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场所,在这里进行各种祭祀活动。
百工休:指各种手工业者和工匠们停工休息。
寒气总至:形容寒冷的季节已经来临。
民力不堪:人民的力量已经承受不住这种寒冷的天气了。
上丁日:指的是皇帝的生日或其他特定的节日。
乐正:古代负责音乐的官职或职位名称。
合诸侯:召集诸侯国开会商议大事。
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
重法:指较重的法律或刑罚。
远近土地所宜:根据各地距离中央王朝的距离远近和土地条件来确定农作物种植的种类和数量。
供郊庙之事:指用于祭祀宗庙的事务。
私心:指不公心或偏私的行为。
赏析
《月令第六》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季节变化和农业活动的记载之一。它详细记录了秋季的气候特征、农业生产、祭祀活动以及政治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应对措施,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和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