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居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者,涂阙廷门闾,筑囹圄,此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月令第六的诗句如下:

月令第六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

该句诗通过描述这个月农事活动的繁忙和动物饲养的情况,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与和谐共存的理念。同时,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与保护。下面将对诗句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译文
  • 这个月(孟春),农民如果有所遗漏或未及时收获而积累食物或储存牲畜,这是被允许的,但必须得到官府的询问后才能获得支持而不加追问。在山林和沼泽等地方,如果发现有人在野外采摘蔬菜和狩猎禽兽,由野虞教导指导。如果有人侵犯或抢夺这些资源,将受到严惩,不可宽宥。
  1. 注释
  • “是月也”:指的是农历正月的第一个月。
  • “农有不收藏积聚者”:指农民如果在收获季节未能及时存储食物或牲畜,这是被允许的。
  • “马牛蓄兽有放佚者”:指马牛等家畜如有遗失,也是被允许的,但需要官府的批准。
  • “取之不诘”:意思是如果从野外取得的资源,不需要经过官府的追查或询问。
  1. 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中的一种管理原则,即在农业生产中,既要保证粮食和家畜的储存,也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管理的有序性,对于非法获取自然资源的行为会给予严厉打击。
  • 此外,诗中的“野虞教道之”暗示了古代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是由专人负责的,他们不仅负责资源的分配和管理,还有责任教导民众如何正确使用自然资源。
  • 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态观念和社会秩序维护理念。

《月令第六》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特定月份的农业活动和管理情况,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利用以及对社会秩序的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