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大史,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这首诗的原文是《礼记·月令》。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月令第六 - 这是诗的第一句,表明了接下来的内容是关于农历六月的事宜。
  2. 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 命令官员在大难来临之际举行祭祀活动,同时用牛来驱逐寒冷的天气。
  3. 征鸟厉疾 - 指鸟类为了躲避寒冷而快速飞翔。
  4. 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 - 完成对山川的祭祀,以及皇帝的大臣、天神的祭祀。
  5.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 - 这个月份,命令渔师开始捕鱼。天子亲自去捕鱼,然后品尝这些鱼,并且先将其供奉到祖庙里。
  6. 冰方盛,水泽腹坚 - 冰开始形成,水域的底部坚实。
  7. 命取冰,冰以入 - 命令人们收集冰块。
  8. 令告民出五种 - 告诉人民种植五种作物。
  9. 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 命令农民计算耕作的情况,修理农具,准备耕种工具。
  10. 命乐师大合吹而罢 - 命令乐师们共同演奏音乐并结束了演奏。
  11. 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 命令四个监督人员收集柴草,用于郊祭和各种祭祀活动。
  12. 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 - 太阳接近地平线,月亮靠近满月,星辰回到原位。
  13. 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 时间的流转接近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14. 专而农民,毋有所使 - 让农民专注于农业工作,不要让他们被其他事情所驱使。
  15. 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 天子将与公卿大夫一起修订国家法规,讨论时令,以便为来年做好准备。
  16. 乃命大史,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 - 命令太史记录,并向诸侯传达祭祀神灵的信息,以共享天地神明的祭品。
  17. 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 - 命令同姓的国家共同供奉祭品给祖先神主。
  18.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 - 命令负责土地管理的官员统计各地的田地数量,并根据这个数据向山林和河流等自然神灵进行祭祀。

赏析:

这首诗是古代中国农历六月份的重要文献,它详细描述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动安排。诗中涉及农业生产、祭祀活动、天文观测、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作方式。此外,诗中的“命”、“使”、“共”等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关系和礼仪规范。

翻译示例:

月令第六
当月令到来第六天,朝廷发布紧急通告,要求官员们做好防灾准备。命令官员在困难时期举行祭祀活动,用牛来驱散寒冷的天气。同时,要捕捉鸟类以防其疾行飞逃,以此保护人们的安全。

征鸟厉疾
随着鸟儿急速地飞走,预示着恶劣天气的到来。

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 在这个月里,完成了对山川的祭祀,以及对于皇帝大臣和天神的祭祀。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 在这个月,命令渔民开始捕鱼。天子亲自去捕鱼,然后品尝这些鱼,并且先将其供奉到祖庙里。

冰方盛,水泽腹坚 冰开始形成,水域的底部坚实。

命取冰,冰以入 命令人民收集冰块。

令告民出五种 命令人民种植五种作物。

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命令农民计算耕作的情况,修理农具,准备耕种工具。

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命令四个监督人员收集柴草,用于郊祭和各种祭祀活动。

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 太阳接近地平线,月亮靠近满月,星辰回到原位。

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时间的流转接近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专而农民,毋有所使 让农民专注于农业工作,不要让他们被其他事情所驱使。

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天子将与公卿大夫一起修订国家法规,讨论时令,以便为来年做好准备。

乃命大史,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 命令太史记录,并向诸侯传达祭祀神灵的信息,以共享天地神明的祭品。

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 命令同姓的国家共同供奉祭品给祖先神主。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 命令负责土地管理的官员统计各地的田地数量,并根据这个数据向山林和河流等自然神灵进行祭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