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诗句及注释:
缁衣第三十三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孔子说:「君王的话语如同细丝,出口如同绳子;君王的命令如同绳子,颁布出去就像绳子。所以大人物不会提倡没有实际行动的空话。可说,但不可实行;君子不说话;可行,但不可言传,君子不执行。这样一来百姓的言论就不会危害行动,而行动也不会危害言论。」《诗经》中说:「要谨慎你的举止,不要违背礼仪规范。」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经》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孔子说:「治理百姓的人,穿衣不重复,行为从容有度,以此整齐百姓,那么民德就会一致。《诗经》中说:「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孔子说:「作为君主可以期待通过言语来了解他,作为下级可以通过叙述来表达他的志向,那么君主对大臣就不怀疑,大臣对君主也不迷惑。《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诗经》中说:「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 孔子指出君王的言辞和命令应该像细丝和绳子一样精确和有序,不能轻率或含糊。因为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尊重。
- 孔子强调君子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因为如果只是空谈而不付诸实践,就失去了君子的形象和价值。
- 《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于言行合一的重视和追求。
- 《大雅》中的“穆穆文王”,描述了文王恭敬而坚定地维护秩序,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通过言语来引导他人,同时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人。
- 《尹吉》中提到了尹吉(可能是一位官职名称)与商汤的故事,强调了诚信和一致性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 最后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强调君子的言行应该符合道德标准。
赏析:
这段对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核心观念,如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诚信等。孔子通过对不同场合下的言论和行为的讨论,强调了这些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指导,也是对社会整体行为的规范和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孔子试图引导人们过一种正直、有道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