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太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诗句

  • 缁衣第三十三: 指《诗经》中的《缁衣》。
  • 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会亲近自己所尊敬的人,也不会信任自己所鄙视的人。这是因为亲近所敬之人会失去民众的心,教育会变得繁琐复杂。
  • 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诗·大雅·桑柔》中的句子,意味着当别人寻求你时,如果得不到,那么他们不会尊重和帮助你。
  • 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 孔子指出,人们往往因为过于接近而容易受到伤害。这里的“亵”,指的是亲近、接触过度。
  • 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 孔子说,水因为与人的接触太近,所以能够轻易地使人陷入其中。这里强调了道德的亲近性对人性的影响。
  • 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 同样的道理,语言虽然可以表达很多内容,但有时过于频繁或杂乱无章,反而让人难以记忆或理解。
  • 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 孔子认为,民众如果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就会变得冷漠甚至傲慢。这种情况下,民众容易被误导,因此要慎重对待。
  •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太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应该谨慎行事的教诲,包括不要超越天命(《太甲》)、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导致灾难(《兑命》)、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后悔(《太甲》)等。

译文

孔子说:“真正的大人不会亲近他所尊敬的人,也不会信任他所鄙视的人。这是因为亲近所敬之人会失去民众的心,教育会变得繁琐复杂。就像《诗经》中的《缁衣》所述:‘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小人容易因为亲近而受到伤害,君子因为过于接近而容易被误解,大人因为民众关系过密而容易被利用。所以,君子不能不谨慎。”

孔子还提到一些关于君子应当如何谨慎行事的古语,如《尚书·太甲》所说的:“毋越厥命以自覆也”;《周易·兑卦》中的“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告诫君子要注意言辞;《尚书·太甲》中的教导“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警示君子应避免自食其果。最后,《尚书·尹吉》中的“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表达了君子的责任和使命是维护天下安定。

赏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引用古代文献和经典来阐述自己对于政治和个人修养的理解。他强调了亲近与疏远的重要性、言行的重要性以及对待民众的正确态度。这些观点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政治治理,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和领导力培养。通过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深度,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找到正确的角色定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