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受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枣、栗、段修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礼记·昏义》原文及翻译
《昏义》,是出自《礼记》的第四十四篇,主要论述了婚礼的意义。婚礼是将两个家族的联合,上可以供奉宗庙,下可以延续后代。因此,君子非常重视这一仪式。
诗句释义
-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 “纳采”意为男方赠送彩礼,“问名”是指双方交换生辰八字,“纳吉”即男方向女方家长求婚,“纳征”是男方再次送上聘礼,“请期”则是确定婚期。这些环节都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
- 在古代婚礼中,父亲会先对儿子进行“醮”,然后命令他去迎接新娘。这是对儿子的一种信任和期待,也是婚礼仪式的一部分。
- 男先于女也:
- 在婚礼中,男方要先于女方进入家门,这体现了男女之间的尊重和平等。
- 子承命以迎:
- 新郎按照父亲的指令去迎接新娘,这是一种传统习俗,也体现了家庭长辈的意愿。
- 婿执雁入揖让升堂:
- 新郎手持雁(一种吉祥物),进门后与新娘见面,并进行揖让以示尊敬。
- 降出,御妇车:
- 这是新郎从家中出来,迎接新娘的过程,新郎要亲自驾驶新娘的车辆,表示他对新娘的重视。
- 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
- 新郎接过缰绳,绕车三圈,然后在门外等待新娘,这也是新郎对新娘的尊重和欢迎。
- 妇至,婿揖妇以入:
- 新娘到达后,新郎向她行礼,并邀请她进入家中。
- 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 新人共享一餐饭,喝交杯酒,象征夫妻关系正式确立。
注释
- 纳采:男方给予女方彩礼作为结婚礼物。
- 问名:双方交换各自的生辰八字。
- 纳吉:男方向女方父母求婚。
- 纳征:男方再次向女方父母送去更多的聘礼。
- 请期:确定婚期的日期。
- 醮子:父亲对儿子进行祝福和教导。
- 婿:新郎。
- 雁:吉祥物,常用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 绥:缰绳,用于控制车辆。
- 酳:古代饮酒器具,用于新婚夫妇共享酒食。
译文
《昏义》讲述了婚礼的重要性和礼仪程序。婚礼是两姓之好的重要结合,对上供奉宗庙,对下延续后代。婚礼中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都体现了对婚姻的重视。父亲醮子并命之迎,新郎按父命娶妻,以及婿执雁入揖让升堂等环节,都展示了婚礼的庄重和尊重。最后,共牢而食和合卺而酳,象征着夫妻关系的确立。
赏析
《昏义》不仅阐述了婚礼的程序和重要性,还强调了男女之间的尊重和平等。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和谐家庭的期望。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因此受到高度重视。通过这样的婚礼仪式,人们希望建立起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