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诗句: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译文:

昔日孔子参加了蜡节上的祭祀仪式,祭祀结束后,他来到郊外的观台上,深深地叹息。

注释:

  1. 蜡节: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在蜡祭日举行。
  2. 蜡宾:参加蜡节祭祀的人。
  3. 观台:古代供人观赏风景的地方。
  4. 喟然而叹:深深地叹息。
    赏析:
    孔子在观台上感叹时,可能正在思考国家和社会的问题。他感叹的是鲁国的现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句: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译文:
    旁边的学生(言偃)问道:“先生为什么叹气?”
    注释:
  5. 言偃:孔子的学生。
  6. 在侧:在旁边。
  7. 曰:“君子何叹?”:说:“君子为什么叹气呢?”
    赏析:
    孔子叹息的原因,可能是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自私。他的学生言偃问他为什么要叹气,这反映了他对孔子的关心和尊重。
    诗句: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译文:
    孔子说:“大道施行的时候,社会是公有的。选拔贤能的人担任官职,讲究信用和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仅尊敬自己的双亲,尊敬自己的子女,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年轻人能够发挥才干,小孩能够成长,鳏寡孤独病残的人也能够得到供养。男人有份收入,女人有块田地。财货,厌恶它被丢弃在地上,但不必收藏在自己的手里;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也不必为自己所有。因此,秘密计策不会被采用,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不会产生,所以外面的门也不关闭,这就叫大同世界。现在大道已经隐藏了,社会变成了家庭式的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都只爱自己的亲人,只照顾自己的后代,把财物和力量看作自己的所有,大官由世袭继承作为家族的荣耀。城郭、护城河、堤防等成为保护物,礼仪成为规范;端正君臣关系,强调父子孝顺,团结兄弟,和谐夫妻关系,制定各种制度,建立土地制度,选择贤明、勇敢、有才能的人作为官员。因此阴谋诡计产生,战争由此而起。像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这样的圣人就是这样选拔出来的。这些都是没有不遵循礼制的人。以此来显示他们的原则和信用,记载他们的过错和仁德,提倡谦让和礼让,告诉人民要有常法可循。假如不遵循这些原则的人存在,那么那些居上位的人就会离开他们,百姓会认为他们是祸害,这就是所谓的小康社会。”
    注释:
  8. 大道之行也:指儒家所倡导的理想社会制度。
  9. 选贤与能:选拔贤能之人担任重要官职,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10. 讲信修睦:讲究信用和和睦相处,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1. 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得到赡养和关怀。
  12. 强有所用:年轻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3. 孤寡孤独废疾者:指鳏夫寡妇、孤儿、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能够得到照顾和救济。
  14. 分:收入。
  15. 归:田地。
  16. 货:财货,指钱财。
  17. 力:力气,指体力劳动。
  18. 世及:世袭继承。
  19. 沟池:护城河、堤防等防御设施。
  20. 纪:规范。
  21. 矜寡孤独废疾者:指鳏夫寡妇、孤儿、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能够得到照顾和救济。
  22. 谋用:阴谋诡计的产生。
  23.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指古代的帝王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这些人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典范人物。
  24. 此六君子者:这里提到的六个人是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25. 这是:这里指的是“这是”这个句子的意思。
  26. 著其义:彰显其原则和道德。
  27. 考其信:考查其诚信度。
  28. 有过:犯错或过失。
  29. 刑仁讲让:惩罚不仁爱,提倡礼让。
  30. 示民有常:告诉民众应该遵循的规则和制度。
  31. 有常:有规律和法则。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孔子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社会应当是公平、公正的,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和关爱,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社会制度和规范,如选拔贤能的人才、讲究信用和和睦相处、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等。这些都体现了孔子对于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