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诗句: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译文:
回顾古代的历史得失,我深感自己的微小伤痛。尧舜的圣明和仁慈,至今仍然被人们称赞并铭记。齐桓公因过于专断,失去了贤臣的支持,结果名声受损。晋献公被妖艳女子妲己迷惑,导致申生因孝顺而死,这是不忠的表现。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因暴政而失去王位。周文王在危难之际醒悟,最终使国家得以复兴。
注释:
- “惟往古之得失”中的“惟”是只有的意思,表示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往古”指的是古代的事情或历史;“得失”则是好坏成败的意思。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历史中成败得失的感慨。2. “览私微之所伤”中的“览”是观察、审视的意思,“私微”则是指个人的小利益或短视;“所伤”则表示这些小利益带来的伤害或影响。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利益的忽视可能带来的后果。3. “尧舜圣而慈仁”与“后世称而弗忘”都强调了尧舜这两位古代圣君的伟大之处,他们的仁慈和智慧被后人永远铭记。4. “齐桓失于专任兮”中的“齐桓”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桓公;“专任”则是指过分依赖某个人或某种权力;整句诗批评了齐桓公因过分专断而导致的失败。5. “晋献惑于孋姬兮”中的“晋献”指的是晋献公,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孋姬”则是指妲己,一位著名的美女;“惑于”则表示沉迷或受迷惑;整句诗揭示了妲己对晋献公造成的不良影响。6. “商纣暴虐以失位兮”中的“商纣”指的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暴虐”则表示残暴无道;“以失位”则表示因这样的行为导致失去王位。7. “周得佐乎吕望”中的“周”指的是西周时期;“吕望”是姜太公的字,他在周朝初期为周武王出谋划策,帮助他建立基业;“佐乎”则表示帮助或支持。8. “修往古以行恩兮”中的“修”有修养、治理之意;“往古”指的是古代;“行恩”则表示施行恩惠或政策;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治理国家的理念的认同。9. “贤俊慕而自附兮”中的“贤俊”指的是贤能的人;“慕”表示仰慕或追求;“自附”则表示自己依附或投靠;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贤能之人的向往和追随。10. “箕子寤而佯狂”中的“箕子”是古代的一位贤人;“寤”表示苏醒或觉醒;“佯狂”则表示假装疯狂以求自保;整句诗描绘了箕子为了保全自己的政治形象而采取的行为。11. “不顾地以贪名兮”中的“不顾”表示不考虑或不考虑;“地”在这里指地位或名声;“贪名”则表示贪图名誉;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追求名利而忽略本质的担忧。12. “箕子寤而佯狂”与“不顾地以贪名兮”都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些行为背后动机的思考,认为有些行为并非出于真正的善良或高尚的目的,而是有所图谋或追求名利。13. “箕子寤而佯狂”中的“箕子”是古代的一位贤人;“寤”表示苏醒或觉醒;“佯狂”则表示假装疯狂以求自保;整句诗描绘了箕子为了保全自己的政治形象而采取的行为。14.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中的“秋草”指的是秋天生长的草;“荣”表示繁荣或茂盛;“将实”则表示即将成熟;“微霜下而夜降”中的“微霜”指的是轻微的霜冻;“夜降”则表示在夜晚降临;整句诗描绘了秋天到来时草木逐渐枯萎,而霜降之夜的寒冷却悄然而至的景象。15.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中的“商风”指的是商朝时代的风气或时代特征;“肃”表示严肃或严厉;“害生”则表示伤害生命或生机;“百草育而不长”中的“百草”指的是各种植物;“育”表示生长或发育;“不长”则表示没有茁壮成长;整句诗通过对比描述了商朝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在这种变化下的凋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