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七谏·沉江》是西汉辞赋家东方朔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和赏析:

  1.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译文:我来到湘水与沅水的交汇处,担心像流水一样被冲刷向东去。
    注释:湘水(Yue River)和沅水(Yu River)是中国长江流域两条主要河流。“流澌”意为河水流动时形成的冰块或冰山。“恐逐波而复东”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害怕像流水中的冰块一样,最终被冲刷得无影无踪。
    赏析:此句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命运不可预知的感慨。通过对比自然现象来表达对人生旅途中可能遭遇的不幸和挫折的忧虑。

  2.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译文:怀抱着泥沙而自己沉溺下去啊,不忍心看见君王遭受蒙蔽。
    注释:沙砾(sā lì)指的是泥沙,比喻世俗的纷扰与诱惑。“自沉”即指自我放逐、自我毁灭。“君之蔽壅”指君主受到蒙蔽和压抑。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君主被蒙蔽和压抑的同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个人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忠臣往往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受不测,因此作者的这一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悲壮的自我牺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隐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君主政治状况的批评。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共同面临的困惑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