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愿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楚辞 · 七谏 · 其四 · 怨思
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愿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解析与赏析:
首段:
“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有道德和正义感的士人因遭遇困境而不得不选择隐退,同时强调了这种选择并非出于个人欲望,而是由于正直和坚持原则的结果。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这里的“子胥”指的是伍子胥,他因直谏而被吴王夫差所杀;“比干”指的是商朝的忠臣纣王的弟弟,他因直言进谏而被纣王剖腹自杀。这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忠臣的故事,强调了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以及面对不公时所必须做出的选择。
第二段:
“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这里的“子推”指的是伯夷和叔齐,他们因反对周武王的封禅仪式而饿死在首阳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不屈不挠的气节。这句话反映了即使面临极大的困境和牺牲,一个人仍可能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原则。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这里的“行明”指的是光明磊落的行为,但结果却被视为黑暗或不公正;“荆棘聚而成林”则比喻那些表面上看似正直但实际上却充满恶意的人聚集成群。这句话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伪善与不正之风,指出了真正的光明往往被黑暗所掩盖。
结语: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不公与道德败坏现象。诗人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讽刺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