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亡矣丧矣!不可复见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
这首诗是《礼记》中“问丧”篇的一部分,描述了古代人在亲人去世后的一系列哀悼行为。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1. 亲始死,鸡斯徒跣(jī sī túxiǎn)
释义:
亲人刚去世,开始准备丧事时,人们会穿上鞋袜,光着脚走路。
译文:
当亲人刚刚去世,开始准备丧事的时候,他们穿上鞋子,光着脚走路。
注释:
“鸡”在这里指的是穿着鞋子,因为古代人去世后,家人要穿好衣服,以示尊重,所以要先穿上鞋子。”徒跣”是指光着脚走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赏析:
这个行为反映了古人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
2. 扱上衽(chǐ shàng rén)
释义:
将尸体的上衣翻到后背,使之平展。
译文:
将逝者的衣服翻转平铺在背上。
注释:
这里的“扱”是一种动作,表示将衣服翻转过来;“上衽”是将衣服翻到后背的动作,使衣服平整。
赏析:
这一动作体现了对逝者遗体的妥善处理,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
3. 交手哭(zuǒ shǒu kū)
释义:
面对面地哭泣。
译文:
面对面地哭泣。
注释:
“交手”意为面对面站立,“哭”则是表达哀悼的行为。
赏析:
这个动作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哀悼的情感。
4. 恻怛之心(cè dá zhī xīn)
释义:
悲伤、痛苦的心情。
译文:
悲伤、痛苦的心情。
注释:
“恻怛”是形容词,意为悲伤、痛苦;“之心”指这种心情。
赏析:
这个词语描绘了人们在亲人去世后的悲痛心情,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怀念。
5. 痛疾之意(tòng jí zhī yì)
释义:
极度疼痛的感觉。
译文:
极度疼痛的感觉。
注释:
“痛疾”意为剧烈的疼痛;“之意”指这种感觉。
赏析:
这个词语反映了人们面对亲人离世时的身心痛苦,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6. 伤肾干肝焦肺(shāng shèn gān bó jiāo fèi)
释义:
身体受到极度的伤害,导致肾脏、肝脏、肺部等器官功能衰竭。
译文:
身体受到极度的伤害,导致肾脏、肝脏、肺部等器官功能衰竭。
注释:
“伤肾”意为伤害肾脏,“干肝”意为伤害肝脏,“焦肺”意为伤害肺部。
赏析:
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亲人去世而遭受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
7. 水浆不入口(shuǐ jiāng bù kāi jǔ)
释义:
食物无法入口,形容极度的悲痛和不适。
译文:
食物无法入口,形容极度的悲痛和不适。
注释:
“水浆”意为食物;“不入口”意为无法正常进食。
赏析:
这个词语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亲人去世后的悲痛状态,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
8. 三日不举火(sān rì bù jǔ huǒ)
释义:
连续三日没有点燃灯火,以示哀悼。
译文:
连续三日没有点燃灯火,以示哀悼。
注释:
“不举火”即没有点燃灯火。
赏析:
这个习俗体现了人们对逝者深深的哀悼之情,通过熄灭灯火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9. 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gù lín qī wéi zhī méi zhōu yǐ shí wèi zhī)
释义:
邻居们为他们煮粥来款待和安慰他们。
译文:
邻居们为他们煮粥来款待和安慰他们。
注释:
“为”是介词,“糜粥”是名词,意为粥;“以饮食之”是动词短语,意为以这种方式进行安慰。
赏析:
这个行为反映了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团结。
10. 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fū āi biē zài zhōng, gù xíng biàn yú wài yě)
释义:
由于内心的悲痛,外在的表情也会发生变化。
译文:
由于内心的悲痛,外在的表情也会发生变化。
注释:
“夫”是古汉语中的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悲哀在中”意为内心充满悲痛;“故形变于外也”意为因此外貌也会发生改变。
赏析:
这个句子强调了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因悲伤而改变外貌的现象。
11. 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tòng jí zài xīn, gù kǒu bù gān wèi)
释义:
内心的痛苦会使口舌难以品尝美味。
译文:
内心的痛苦会使口舌难以品尝美味。
注释:
“痛疾”是形容词,意为痛苦;“在心”意为内心;“故口不甘味”意为因此口舌难以品味美食。
赏析:
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悲伤时对美的感受力降低的现象,体现了悲伤对人的感官的影响。
12. 身不安美也(shēn bù ān měi yě)
释义:
身体不舒适,也难以保持美好。
译文:
身体不舒适,也难以保持美好。
注释:
“身不安美也”意为身体不舒服,难以保持优雅或美丽。
赏析:
这个词语反映了人们因悲伤而对身体和心灵的伤害,也体现了悲伤带来的生活不便。
13. 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qí wǎng sòng yě rú mù, qí fǎn yě rú yí)
释义:
前去送葬时,心里像渴望得到什么一样急切;回来时,心里又像有所顾虑一样犹豫不决。
译文:
前去送葬时,心里像渴望得到什么一样急切;回来时,心里又像有所顾虑一样犹豫不决。
注释:
“其往送也”意为前去送葬;“如慕”意为像渴望一样;“其反也”意为回来时;“如疑”意为像有所顾虑一样。
赏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人们在悲伤时的心理变化,从急切的前往到犹豫的返回,体现了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
14. 求而无所得之也(qiú ér wú suǒ de yǐ zhēn)
释义:
寻求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译文:
寻求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注释:
“求”是动词;“无所得之”意为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也”是语气词;“之”指代前面的内容。
赏析:
这个词语表达了人们在悲伤中寻求慰藉却一无所获的无奈情绪,体现了悲伤带来的空虚感。